曾小云(白云乡黄叶村)
一
一年中最美好的时节是什么?
唐朝诗人韩愈认为,是早春。他对诗人张籍说,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同时期的诗人刘禹锡却唱起了反调。他说,不对,我言秋日胜春朝,应该是秋天最美。
到了宋朝,有位著名的大吃货介入这一争论。他说,一年中最美的时节,既不是春天,也不是秋天,而是:
最是橙黄橘绿时
这个吃货是谁呢?苏东坡。
这个时候是什么时节呢?秋冬之交。
他是对谁说的呢?对友人刘景文说的。
其时,刘景文任两浙兵马都监,或许是嫌“弼马温”这样的官太小,所以心情低落。听说黄色可以传达快乐、希望,苏东坡便拿了一个橙子给友人。刘兄啊,你看这个橙子,不经过日晒霜打,怎么能够成熟起来呢?它颜色多温暖多欢乐,味道多甜美,气味多香。(估计是赣南脐橙)看开一点吧。没有什么是一个橙子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来两个。于是,刘景文愉快地剥开了橘子,顺便喝下了一碗鸡汤。
秋末冬初,是丰收的时节。在丰收的果实之中,柑橘类的橙子又大又圆又甜,是最具代表性的果实之一。在古代,橙子很早就与其他柑橘类果品一样成为贡品,甚至可能比茶叶成为贡品的时间还长。普通民众也把橙子列入赠礼清单的头部位置。重花叶轻果实、重华美轻实用的咏物诗人们也对橙子不吝溢美之词。比如以下这首诗,完全可以作为今天橙子商家的绝妙广告词:
橙色似黄金,佳名最为贵。
一腹饱秋霜,尝之有馀味。
(宋·吕陶《寄题洋川与可学士公园十七首·其十七·金橙径》)
在诗人们的眼里,橙子是高大上的贵重之物。所以,赠送橙子和获赠橙子,都是一件高雅的事情。这样的雅事,怎能没有诗呢?于是,我们读到了古代很多关于赠礼佳果橙子的诗作。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有关橙子等柑橘类的典故,知道橙子是如何担当传情达意的甜蜜使者。而这些,也积淀成为久远厚重的橙果文化。
二
金包磊落冒朝阳,辉映秋林气焰长。
带露摘来盈翠笼,披云擎去荐黄堂。
野芹谩欲分微意,杯菊应嫌夺异香。
沙上木奴还可贡,题书须待洞庭霜。
(宋·韦骧《寄橙与孙叔康》)
北宋诗人韦骧给好友孙叔康寄送了些橙子,同时也寄了这首诗。除这首诗之外,韦骧还写过好几首有关孙叔康的诗,其中多是唱和之作。如《和孙叔康九日三首》《寄孙叔康》《和孙叔康中秋寄运判胡秘丞(次韵)》《和孙叔康寄示上元(次韵)》《太守孙叔康下车》《和孙叔康以诗寄芋》《和孙叔康探梅二十八韵》。除韦骧之外,王安石也写过一首《送孙叔康赴御史府》。从这些诗中可知,孙叔康当过太守和御史。韦骧赠送橙子给孙叔康的时候,正当孙任太守。从诗中的“黄堂”可知。黄堂,本指太守衙中的正堂,此借指太守。
首联“金包磊落冒朝阳,辉映秋林气焰长”,是远景,空镜头,描写秋林橙果成熟丰收的喜人景象。金包,亦作金苞,即金色果实,一般指柑橘类的果实。磊落,这里是明亮的意思。冒,迎着、顶着。气焰,原指开始燃烧、尚未成势的火焰,这里比喻橙果如火焰般声势盛大长远。成熟了的橙果迎着朝阳,光芒闪耀,互相辉映,似乎要把整个秋林燃烧。这写的是橙果,不过我总觉得似乎隐隐夸赞这位孙氏太守官威盛大。
颔联“带露摘来盈翠笼,披云擎去荐黄堂”,是近景,写作者采摘橙子进献给太守。诗人一早起来,翻山越岭,穿云破雾,去果园里采摘新鲜带露的橙子,装满了篮筐。他要把这一篮筐橙子进献给太守大人。诗人为什么要亲自动手采摘,不去市场买呢?这正体现作者十二分的诚意和敬意。市场上的可能不新鲜、不正宗,所以诗人不辞劳苦、精挑细选,要把最新鲜、最甘甜的精品果送给最尊敬的人。
颈联“野芹谩欲分微意,杯菊应嫌夺异香”,把橙果与芹菜和菊花相比较,突出作者的诚意和橙果的香味。上句有个典故,叫做献芹或芹献,源于《列子》。说是有个人在乡里的豪绅面前大肆吹嘘芹菜如何好吃,豪绅尝了之后,就像毒虫叮刺了嘴巴,肚子也疼痛起来,大家都讥笑并埋怨那个人,那人也大为惭愧。后来就用献芹或芹献谦称赠人的礼物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辛弃疾的著名论文《美芹十献》就出于此。诗人说,我只要用橙子一物表达微薄心意就行了,不需要再用芹菜。下句的杯菊,应该是指菊花酒。诗人猜测,橙子酿制的酒香味这么奇特,或许菊花酒会怨恨橙子夺去它在香味界的人气和流量。这两句,诗人写得很委婉,也很有文化味。
最后两句,“沙上木奴还可贡,题书须待洞庭霜”,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木奴。晋人习凿齿《襄阳记》记载了丹阳(治所在今河南淅川)太守李衡的故事。李衡在武陵龙阳的一个沙洲上种了一千株柑橘,临死时对他的儿子说:“你母亲嫌弃我不会治家,所以这么穷。但我们州里有一千头树木奴仆,不向你索取衣食,每年可以给你上缴一匹绢,也足够可用了。”东吴末年,李衡栽种的橙林挂果成熟,他家每年可以得绢好几千匹,从此家道变得殷实富足。后因称柑橘类果树和果实为木奴。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知道两件事:第一,古代的太守也有很贫穷的,贫穷到被老婆责骂,这在今天简直不可想象;第二,早在三国时代,就有人靠大规模种植橙子脱贫致富了。回到诗的最后一句。“题书须待洞庭霜”,用了王羲之的典故。王羲之送给友人三百颗橘子,并题写了一个手札,这就是著名的《奉橘帖》。正文共计十二字:“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像柑橘类秋果要过了霜降时节才可以收获,否则酸涩难吃。王羲之送给友人不成熟的橘子,是什么原因呢?看看韦应物的这首《答郑骑曹青橘绝句》(一作《故人重九日求橘书中戏赠》),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怜君卧病思新橘,试摘犹酸亦未黄。
书后欲题三百颗,洞庭须待满林霜。
韦应物的友人姓郑,和苏东坡的友人刘景文一样,也是一个“弼马温”(骑曹就是管理马匹的小官)。还在橘子犹酸未黄的重阳时节,这位友人就想要作者弄点当季新出的橘子。诗人只好遵命,并效仿王羲之写信,让他等到霜降时节再吃更多更甜的橘子。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大略知道有人那么着急想吃未成熟橘子的原因。原来是生病。什么病?我猜是消渴病,就是司马相如生过的那种病。柑橘正好可以生津止渴。宋人邵伯温的《黄柑》“书后欲题三百颗,满林犹待洞庭霜”,明人廖纪的《橘》“最忆黄柑三百颗,洞庭一夕起秋风”, 明末清初人钱棻的《金柑》“留取骑曹三百颗,令人尝挹洞庭烟”也用了王羲之的典故,并化用韦应物的诗句。明乎此,韦骧的这句“题书须待洞庭霜”就很好理解了。韦骧化用本家先贤韦应物的诗句,真是巧妙!末尾两句意思就是说,我这里还有很多很多橙子,等到打了霜后我再给你寄来。不要说是三百颗,就是三千三万颗也够你吃的。呵呵!你当人家是吃货呀。
不过,也许有人有疑问:为什么强调是洞庭而不是其他地方的柑橘呢?原来,洞庭是古代柑橘类最负盛名的产区。《山海经》就记载“洞庭之山”多生橘柚,南梁时吴均《饼说》亦有“洞庭负霜之橘”的记载。但前者一般认为是湘楚之地的洞庭山,而后者是吴地的洞庭山。古代柑橘类果品的主产区,是指后者。
三
王羲之和韦应物的友人索求橙子的时候,如何开口的,我们不得而知。不过,明末清初的学者王夫之向友人索要橙子吃,写了一首词,题曰《清平乐·问刘存孺索香橙》:
秋光已尽,月也幽香褪。只有霜膏团紫晕,仙露兰浆深酝。
小窗读易初晴,药炉风软烟轻。莫遣先生午睡,凭教鼻观惺惺。
时节是“秋光已尽”的初冬,桂花的芳香消退了。只有什么呢?霜膏。霜膏是什么呢?螃蟹。唐代诗人皮日休有“蟹因霜重金膏溢”(《寒夜文宴得泉字》)之句,宋人韩维亦有“紫蟹迎霜新受钓”(《送李瑜屯田通判润州》)之句。此外还有什么呢?仙露兰浆。就是美酒,早已酝酿好了。这是上阕,主要写景写物。下阕见人见事。诗人趁着初晴在窗边读易经,室内烧着药炉。诗人读书读累了,想要午睡了。别让我昏昏欲睡呀,让我鼻孔保持清醒,可以闻闻世间的芳香。可是香从哪里来呢?
初读全词,作者似乎没有提及橙子,更没有开口索要橙子。那怎么标题上有“问索香橙”呢?
秘密重点在下面两句:
只有霜膏团紫晕,仙露兰浆深酝。
在秋末冬初时节,蟹正肥,酒正香,古人有这两样东西吃,必不能缺一样东西。就像《来自星星的你》里面的啤酒和炸鸡两者是绝配。那这个东西是什么呢?就是闻起来香、吃起来甜的橘子橙子。诗人生病了,估计也是消渴病,当然也可能只是用相如渴病的典故。这段时间老在喝药,嘴里没味,希望借着什么美味来转下口味。于是,肥蟹、美酒、香橙便成了不二之选、黄金搭档。相信读了这首词,友人定会心领神会,赶紧给诗人弄来一大筐橙子。
看看,古人向人家要东西,都这么含蓄,都这么有诗意,都这么有艺术性。面对这样的乞求,谁忍心拒绝呢?
说到吃,对吃不讲究的我忍不住多说几句。关于鱼蟹、美酒、香橙一起吃,古人的很多诗里有描述:
越浦黄柑嫩,吴溪紫蟹肥。(唐·杜牧《新转南曹未叙朝散初秋暑退出守吴兴书此篇以自见志》)
震泽黄柑熟,苕溪紫蟹肥(宋·王炎《送游大冶归建阳》)
紫蟹霜肥秋纵好,绿醅蚁滑晚慵斟。(唐·殷尧藩《九日病起》)
紫蟹螯肥鲈脍好,酿就洞庭春色老。(宋·王炎《张德夫园亭八咏·其六·橘渚》)
橘橙与鱼蟹、美酒相加,还可以做成美食。南梁时人刘峻赠橘给友人,作《送橘启》,推荐了多样的吃法:除生食外还“可以芼鲜,可以渍蜜”。芼鲜指把橘作为吃鱼的佐料,如在吃鲙鱼生时配以橘酱或细切的橘皮丝,堪称“金齑玉鲙”。好多诗人都写过这道菜。比如也曾谪居湖南的王昌龄就写过“青鱼雪落脍橙齑”(《送程六》),陆游更是在好几首诗中念念不忘。什么“自摘金橙捣脍齑”(《雨中小酌》),什么“常忆新橙捣脍齑”(《出省》),什么“脍齑捣罢绿橙香”(《野兴四首·其三》),读得我直流口水。又如有种菜肴叫南宋蟹酿橙,挑选优质阳澄湖大闸蟹和当季成熟的橙子制作而成,2016年G20峰会的菜单就有这道菜。南宋福建人林洪在《山家清供》食谱中记载了此菜的具体做法,盛赞其“既香而鲜,使人有新酒菊花、香橙螃蟹之兴”。
柑橘还可以酿酒。为了庆祝新春佳节、国泰民安,北宋安定郡王孟忠厚用洞庭精品黄柑酿制成宫廷御酒,名曰“洞庭春色”。苏东坡受邀品尝之后大赞不已,誉为“色香味三绝”,醉后欣然作《洞庭春色赋》和《洞庭春色》诗,一时传为佳话,“洞庭春色”后来也成为《沁园春》词牌的别名。
柑橘还有解酒、醒酒之功效。晚唐时,任苏州军事判官的皮日休送洞庭橘给好友陆龟蒙,两人互有唱和。皮日休《早春以橘子寄鲁望》诗云:
个个和枝叶捧鲜,彩凝犹带洞庭烟。
不为韩嫣金丸重,直是周王玉果圆。
剖似日魂初破后,弄如星髓未销前。
知君多病仍中圣,尽送寒苞向枕边。
陆龟蒙多病却仍嗜酒,皮日休将鲜橘送到他枕边或为解酒,可谓殷勤备至。陆龟蒙回赠《袭美以春橘见惠,兼之雅篇,因次韵酬谢》诗曰:
到春犹作九秋鲜,应是亲封白帝烟。
良玉有浆须让味,明珠无颣亦羞圆。
堪居汉苑霜梨上,合在仙家火枣前。
珍重更过三十子,不堪分付野人边。
诗中极言皮日休所赠春橘的贵重,实是写两位好基友情谊的深重。
(未完待续)
跟曾老师同步写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