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不是那八面玲珑的女子,讨不了那四海八荒的喜。只落得围一炉寂静的烟火,与独处相安,与万事言合。——杨绛《独处相安》
每个人在年轻时,或多或少都害怕因为孤独,强迫自己参与群居生活。
好似这样融入群体,就能相互依靠,就能相互扶持,获得安全感。
但随着年纪越大,经历的事情越多,很多人对于社交这件事开始慢慢释怀了。
宁可孤芳自赏,不迎合无效社交,不周旋于别人的情绪,安静地独享自己的小日子。
杨绛先生就是一个热爱独处之人。
在她的日常生活里,就是一个人做着想做的事情,或是伏案写作,或是研究学问。
到了晚年,除了接受采访,基本不参与任何社交。
就这样,在享受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她翻译的《堂吉诃德》发行了上百万册,92岁创作的《我们仨》,一经出版就畅销全国。
在她看来,独处不是寂寞,而是一种选择,一种与自己相处的方式。
而这也代表无数人的生活态度。
与其追逐表面的热闹,在觥筹交错间迷失自我,不如远离喧嚣,在独处中寻找到内在的平和。
没有名利的纠缠,没有人情的纷争,就是最舒服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