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真正决定你的情绪和表现?——《悦享听·财务自由之路》
我们今天看一下人的极端不良情绪是怎么产生的。
一般说:不就是别人惹了我吗?或者是发生了某件事刺激的。
爱丽丝认为:导致不良情绪的不是外部刺激本身,而是你应对刺激的思维方式。
它叫ABC模式。A就是在生活中发生的事儿或者遇到的人,就是这些人、这些事能刺激到你。比如在单位领导不公平地对待你,或者是孩子不好好学习,还有就是你充满热情地创业,总是有一些消极的人打击你,还有的人是家庭遭遇重大变故——这些都是A;
B是什么呢?B是你对这些事情的看法。人遭受不公平对待的时候肯定就会很烦嘛,很讨厌自己的领导;小孩成绩不好有的家长也很焦虑,为孩子的未来担心;你去创业,别人打击你可能就会引起你的自我怀疑。这些就是B,是你对发生的事情的看法;
那C是什么呢?C是就是你的情绪、你的表现和你的行为。你对领导表现得非常抵触的、非常厌烦的情绪,对小孩子也缺乏耐心很烦躁,也就是我们昨天讲的4种不良情绪:过分的烦躁、过分生气、过分的抑郁和过分内疚都是C。
我们一般就认为:C就是我们的不良的情绪——过分的情绪反应是A直接导致的,也就是A导致的C。比如说你有一次去赶火车或者赶飞机,然后你的车堵在路上了,前面发生车祸了。那有的人就会非常焦虑、非常焦躁,尤其是真的没有赶上火车或者飞机,有的人就会特别抱怨,说“这一天都被毁了”——好像是因为堵车这件事导致了你一天的心情不好。
表面上看是这样的,其实真相不是。真相是什么呢?是你对堵车这件事情的反应——是B导致了你的C,也就是你的情绪和行为。因为也有的人不会情绪很低落或者很生气:堵车这件事是谁都无法决定的,或无法预料的。所以他会优哉游哉地去看看书或者打打电话;没赶上火车或者飞机就想办法积极补救,而不会让这些不可控的事情去影响到自己的情绪。
所以呢,你的情绪不是A直接导致的,而是B——你的看法导致的。当你对一件事有不同的看法的时候,你对这件事情的反应、最终的感受和行为会完全不一样。
爱丽丝举了个例子:美国花式篮球正在打得很热闹的时候,有两个球员就开始装模作样地吵架,其中一个球员把一盆水泼到另外的一个球员的脸上,然后另外的一个球员就拎着一个桶(桶里面也不知道什么东西)追那个球员。他们打到了观众席上,拎筒的球员就摆开架势要往外泼水那个桶,这时候观众席上的孩子们恰好证实了B导致C这一点。
我们来看孩子们反应。孩子们出现两种完全不同的反应:以前看过这个表演的孩子都知道那个桶里装的是糖果,所以他们非常开心,昂首挺胸大喊大叫说“向我泼啊向我泼”;没见过这个场面的孩子吓得钻到别人的后面。
这个例子就是:A是一样的场景,因为B的不同(也就是看法的不同)导致了截然不同的感受和行为。
那我们看一下今天播音的重点:
导致我们产生不良情绪的不是外部刺激本身(也就是说不是那个A),而是你应对刺激的思维方式B。A代表不利的事件,B代表思维方式,C代表不良的情绪。在A成为既定事实、不可更改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调整B来改变C,也就是控制我们的过激情绪。
明天我们会聊导致我们不良情绪的三种错误的思维方式,也就是三种错误的B——错误的反应和看法。
〖感悟分享〗
现实生活中,人们都知道要理智面对生活,但人都是感性动物,一旦面对外界刺激会产生不同的思维方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情绪。
台湾著名画家蔡志忠说过:“如果拿橘子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就会抱怨酸,拿到甜的又抱怨小;而我拿到了小橘子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就会感谢它是大的。”同样的橘子,导致不同的结果。一些人以消极的态度面对,拿到哪种都是抱怨;蔡志忠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无论拿到哪种,感觉都非常好。
影响人们情绪的不是外部刺激本身,而是人们应对刺激的思维方式。对于外界不良刺激我们无法掌控,但是我们对它的看法或采取的行为是可以掌控的。如果我们理智去对待外界刺激,我们就会采取正确的应对方式,从而可以减少甚至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我们何苦不理智地、积极地对待外界刺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