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应该是什么都会做的,但是我不全会,会些简单的饭菜。蒸馍馍就是我的死穴:当姑娘时就不会蒸,觉得那是头等难事,我做不了。到了婆家,我不做也得做。第一次蒸,打电话问我妈,问了三次,才算是蒸出来。
后来,婆婆来了。她是甘肃人,和我家的吃饭、做饭方式全然不同。她是做饭的高手,她蒸的馍馍又大又喧腾,还放了姜黄,胡麻,等彩色调料,造型也有,一层一层像扇子,翻卷一致的花卷,头顶“小红花”的枣馍,看得我眼都直了。于是,我拜婆婆为师。
同在一个锅里吃饭,我学起来也方便,没多久,自己也会蒸,但总觉得蒸出来的就是不如婆婆的,没有婆婆的味道好。
每一次蒸馍馍,我心里都打着拨浪鼓,怕没蒸熟,怕锅干了,怕溜火了,心里不由得,紧张起来。尤其是掀开锅盖的那一瞬间,我的心里充满了担忧,同时也充满了期待。直到一个个圆溜溜,光亮亮的,不怕任何按压,立马就反弹回来的馍馍出锅了,我才松了一口气。尽管,早已出师,也多次荣获好评,但是我还是有所担忧,不能完全自信,从发面到蒸熟,都在怀疑能不能做好。
不要笑话我笨,能真正做好也并不容易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