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外话:我已经多年没有怎么读过文学类书籍了,原来所谓的读书,也不过是在学生时代读过一些流行类或名著类小说,来到简书后,碰到很多读了大量书籍的朋友,才感觉到自己在文字的世界里,像井底之蛙一般。
就比如徐则臣以及徐则臣的《如果大雪封门》,我原来都没有听说过。
对《如果大雪封门》这名字倒是有点印象,印象的来源好像是来自于一篇电影拍摄的预告。我是一个影迷,平时会关注下影视信息,那天留意到这篇预告,预告的大体内容是几个来自不同地方的年轻人,各自有各自的生活困境,都想要看雪,走到了一起。
这次鸟伯乐布置阅读《如果大雪封门》,我本能地去寻找原来的信息,可惜怎么也没有找到,又搜了微信读书,发现了徐则臣同名的另外一篇不同的作品,本来不大清晰的脑子一下更乱了,于是又老老实实回来找出原来群里发的文本,开始认真阅读。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细节描写一:
冷风扒住门框往屋里吹,门后挡风的塑料布裂开细长的口子,像只冻僵的口哨,屁大的风都能把它吹响。
这段描写一下让我想起七八十年代的农村,那时农村都用塑料布封在门后、窗后,以及所有可能漏风的缝隙处。天寒地冻,塑料布被冻得邦邦硬,经年后就会有一个个的小口在塑料布上出现。
这段描写看出了作者对生活细节的细致观察以及想象力,也由此显示出主人公在大都市生活的艰难状态。
林慧聪这个南方以南的人,他不像其他人,来北京抱着很世俗的目的,而是抱着对大雪封门的想象和向往,来北京就是想亲眼目睹一眼大雪。他还带着童话般的善良和诗意,觉得大雪封门后的景象,如同安徒生笔下童话一样:“清洁、安宁、饱满、祥和,每一个穿着鼓鼓囊囊的棉衣走出来的人都是对方的亲戚。”为了这份期待,他忍受了生活的困苦和工作中的麻烦,成为整个文章中善和美的存在。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细节描写二
穿行在 远处那些楼群丛林里时,我感觉像 走在老家的运河里,一个猛子扎下 去,不露头,踩着水晕晕乎乎往前 走。
这一小段用类比的手法写下了在北京都市丛林生活的感受,相信每一个生活在都市中的个体都会深有感受,个人相对于群体,城市相对于农村,追求相对于迷茫,全在这段短短的文字里体现。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细节描写三:
“妈的她回老家了。”他说,脚对 着墙根一阵猛踹,塑料袋哗啦啦直 响,“他妈的回老家等死了!”
米箩从他手里接过塑料袋,摸出 根烟点上,说:“我找个地方把鸽 子埋了。”
文章的最后部分,米箩和行健发现女孩已经离开了北京,把准备送女孩的鸽子又提了回来,明里暗里留下的文字表明,女孩在北京混不下去,不辞而别回了老家,回老家的另一大原因是病,到底是什么病,文中没写,联想到职业,经历,能让人想到是个可怜的女孩。鸽子不断死亡的原因一直不为人知,也因最后的部分,无论什么原因,行健和米箩最后的言行都触动了读者内心的柔软,埋葬鸽子的言辞也和开头打落鸽子吃鸽子以及两个人对鸽子营养的说辞形成对比。当鸽子在寒冷的冬天,大雪封门的天气中,被温柔地埋葬,相信每个读者内心都会有股暖流缓缓涌动:陌生的都市,几个异乡人,从陌生到熟悉,从开始的利益关系到后来的相互关怀、抱团取暖,给人一种兄弟姐妹间才有的亲人之感。
写下了都市生活中北漂一族的困苦无奈和窘境,也写出了温暖和关怀,也许这就是大雪封门的意义吧!
作为一篇优秀作品,《如果大雪封门》还有很多很多值得一写的地方,我作为小白,先写点粗浅认识,希望继续精读,等有了更深认知时,能写出针对该作品有深度的文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