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时间天天读《小说课》by许荣哲, 这本书之前读过一次,这次是重读,一边记笔记,一边记录自己的联想,因为我看过无数的网络小说。这种体验非常特别,本书的各种理论、方法、套路,都会让我联想到看过的小说。
你过去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将成为未来人生的伏笔。by 许荣哲
1目标 2阻碍 3努力 4 结果 5意外 6转折 7结局
我曾经使用过这个故事公式,转换成了英文版本,在上课时使用,并且让学生当场编故事,编得都还不错。
我自己也用这个公式,给女儿编故事。
我特别爱看小说,我也屡次用这个公式来分析我读过的小说。
1梦想 2原罪 3努力 4 结果 5意外 6转折 7结局
利用“因为、所以”,把一段平凡无奇的叙述逆转成一个动人的故事。
【自己读了、看了一个精彩的故事,然后抽掉一部分,让学生来猜测。
我们以前老师也做过,就是那个女巫和兰斯洛骑士的故事。
我以后上课也可以这么做,事先要设计好。】
不告诉小孩答案,反而可以帮他展开想象力的旅程。
《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
利用“因为、所以”,把一段平凡无奇的叙述逆转成一个动人的故事。
想象力
只要一个巧思,就有无穷的变形。
平时看的网络小说也是,一旦有了一个创新的点,然后就会出现很多同套路的文章,虽然每个作者会有一些私设。
穿越/穿书/快穿
古穿今/今穿古
穿成动物、植物等。
重生/双重生
abo以前都是用在星际故事中,现在是百花齐放,abo+校园,abo+娱乐圈,abo+职场,abo+古风,玄幻,武侠,无限流,快穿,以后可能会有abo+商战。
偷故事的人
偷的不是外在形式,而是事物的核心。
面对这样高明的结局,向它致敬的最好方法,就是深刻理解之后,把它偷回家慢慢转化,日后变成自己创作养分的一部分。
【很多网络作家平时都会看一些更优秀、更经典、更深刻的文学名著和作品,这样他们写出来的东西才会有底蕴,有深度,保持好的文笔。
我很喜欢的小说作者,都是对政治、军事、权力、爱情、职场、商业、人生、人际关系、学科知识、科技、育儿、学习至少2-3个方面都有深刻见解的人。】
两难
这个核心我在看小说时也碰到过好多次,比如说最近看的一篇网游文,经常会出现两难选择题。
以及一些游戏文中,也有很多很可怕的两难处境。
这本书《小说课》,虽然也有故事,情节,但是和之前看的《故事力》性质大不一样,这本偏文学。而那本偏实际,讲述的都是真实故事,为人际、工作、事业、营销、育儿等各种目的讲好各种故事,达到各种目的和作用。
小说家不仅拥有述说的权利,更重要的是,他还拥有虚构的权利。
【所以,一般来说,我自己作为读者,从来不在小说的评论区给作者“写作指导”,最大的原因是我能力有限,从来没有写过,所以从不随便评论。
而另外一方面,我也相信我喜欢的作者是有能力把故事自圆其说的。
而如果我不喜欢的,觉得写得不好,那么直接用钱做抉择,索性不订阅,直接弃文。
很多很多作者都在文案部分写了“不接受读者的写作指导”。】
当你相信一个人的话时,故事只有一个,当你不相信时,故事就有很多了。
【这句话太好了。突然想到了在微博上的一些帖子里,一些女性面对丈夫编的话,很多时候都是选择相信,相信老公是负责的,是忠诚的,而当她们不相信时,那么老公在外面的所有行为、在家里的各种表现都非常可疑,于是她们的生活再也无法安定,心情再也不能平静,因此她们有时候宁愿自欺欺人,相信老公,一切生活照旧。】
就小说而言,一点一滴地探究其中的秘密,就等同于细细刻画角色的内心景观。当真正的秘密被揭露时,“报信者”这个角色就会从面貌模糊的仆人变成形象鲜明的主人。
【这让我想到了小说的视角,一般来说,我个人挺喜欢双视角的,或者说以一个主角的视角为主,然后也时不时地用另一个主角的视角来看待事情,那么我作为读者,就是站在上帝视角,看书会很满足。
一般来说,从谁的视角来看,这个人物就会更丰满。
而作者笔力深厚的话,另外一个主角的形象让读者通过其言行举止,大概能够猜出来,也会非常喜欢这个主角。】
借题发挥:假借某事为题,表达自己真正的意思,或想做的事。
只要懂得借题发挥,人人都可以变为大作家。
【太绝对了,这是需要条件的。一般人即使做到了借题发挥,也无法成为小作家,更不要说大作家了,这都是需要有天赋、才华,需要深厚的知识储备,需要从小浸淫在书本中,需要有敏锐的感知力,需要勤写不辍,需要搜集、积累并使用类比、比喻等修辞手法,需要有极强的元认知能力……】
万事万物都可以拿来抒发心底的感受。
上课时的做法:
先请学生随意下下一个“场景”,以及该场景会出现的“对象”。例如:
棒球场的手套
车站的长椅
随后讲解何谓:借题发挥
讲完之后,再请学生利用一开始写下的“场景和物件”,来模拟…对…的情感告白
【想到了很多小说的各种场景和意象,比如说告白,有无数的名场面,有在雪中告白,有在飞机上告白,有在海滩告白,有在战场上,有在劫后余生之后……】
意外:努力之外,也就是费尽心机都无法达到的事,却在某个转折点发生了。
【这让我想到了笑来老师在写作课里提到的“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他在《我也有话要说》中也提到了要给人惊喜,还曾经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讲如何制造惊喜。】
欧亨利的两篇小说的结局,其实利用了相同的手法。它们各自经营两条看似平行的引线,最后因为主人公的奇特心思,把两条线同时抓了起来,让它们碰撞在一起,因而引爆惊人的结局。
【想到了很多小说中的双线叙事,感情线和剧情线并重,多视角,特别是大长篇,主角、配角有无数人物,无数故事夹杂在一起。
想到有些电影,多线程叙事,比如说《疯狂的石头》。】
三个忠告
一、永远不要走捷径。
二、永远不要对可能的坏事感到好奇。
三、永远不要在痛苦和仇恨时做决定。
【这个故事很精彩。不过,我之前也看过类似的故事,看完就拉倒了,也不会多想。而在这本书里,作者详细分析却让我对这个故事产生了更大的好感。
我突然想到,写小说很重要,而会解读也极其重要。像金圣叹给《三国演义》《西厢记》等的评注非常精彩。六神磊磊写的读唐诗、金庸我也都爱看,我大学时也看了很多关于金庸的评论,而现在每天也关注的电影、电视公众号的文章都看得津津有味。因为我自己的能力、知识、见解、经历极其有限,实在是无法这么全面、深刻地理解电影、电视、文学作品,也不能系统地整理,不能从新鲜的角度来看待,因此看别人的分析和评论同样也觉得很开脑洞,非常喜欢阅读别人的分析和评论。】
我们的任务是:从动人的作品中,偷得创作的能量。
【作者看书、看影视,都能从中提炼出套路,公式,然后用于自己的写作、教学、小说创作、编剧创作。让我真正理解了像作家一样读书的含义。今天看微博看到一个网络小说作家提到最近正在看美剧《黑名单》,学习了怎么写大男主戏。
突然在想,我喜欢的那么多的小说作者可能也是这样:先有个脑洞,然后要做很多很多的工作,人设,情节,配角,主角,剧情线,感情线……事先都要想好,每天写,真心真的很不容易。最近追更的一本小说完结,作者在完结小记里就写到,当初只有一个梗,一个场面,其它什么想法也没有,慢慢地慢慢地思考、记录,查找各种资料,向人咨询,终于写出了大纲,然后发现人设有问题,于是又推倒重来,重新写大纲和细纲,然后是长达半年的日更,不断地修改,完结之后还会精修。
还时不时会有读者在下面批评。也赚不了多少钱,很多人就是为爱发电!】
两次弄巧成拙
【有时候,也真的佩服作者们的脑洞,佩服作者们的情节铺排能力,作者们的学识素养,作者们的三观,作者们的极强的表达能力。】
打赌简单而有效,以为只要一打赌,平时不可能做的事,一下子就有充足的理由了。
赌注不是重点,它只是一种驱策力。怎么赌本身才是重点。
不过还是有一些例外,怎么赌不重要,重要的是赌注。
【之前,我和我家女儿一起约定读书15分钟,如果我做不到,我就给她100元,如果她做不到,就要抄写一篇课文。通过这个简单的举动,我和她又重启了读书这个习惯,已经持续了快有半个月了。】
电影《怪物史莱克》:洋葱有层次,妖怪也有层次,万事万物都有层次!
我非常喜欢有层次感的故事,随着故事一页页往下翻,读者看到一层又一层不一样的风景。
每告诉孩子一个答案,就剥夺一次他们学习的机会。-皮亚杰
思索什么是有用的知识,思索什么是有用的创意,最重要的是:思索什么才是问题的核心、改变一切的关键。
一层一层思索下去,你才能抵达问题的核心,发现并且改变自己的命运。
【我看的小说都是以主人公的感情的变化为基础的。
也有悬疑侦探小说,是以一个一个单元的故事,可以是独立的,也可能是牵扯到一个大坏蛋boss,然后,剧情发展一步步加深。一般来说,剧情线复杂的,感情线稍微简单一点,如果是纯感情戏,那么主人公的感情经常是一波三折。很多让人印象深刻的文章都会有很多个高潮点。
不过,小说也各有不同!千差万别!对于从来不看小说的人来说,可能不太能够深刻体会,也无法真切传达。只有同爱好的人可能才能部分理解。
突然想到,这些分析方法,对于我们理解小说有帮助,对于学生理解课本、文学作品也有帮助,对于我讲解英语课文也有帮助,因为对于汉语、英语的小说来说,道理都是相通的,对于我们写作也有帮助。
而且,这本书里面的故事本身也都很有趣,有些也非常有启发。】
一句乍看没头没脑的话,勾起读者心中的好奇。作者故意不解释,因而形成了一股悬念,读者被逼得必须一致往下读,而且是“念念不忘”地往下读。虽然读者绝不会承认,但小说家一定要相信,无比认真地相信– 读者不只喜欢,而且还很享受这样的折磨。
【很多人喜欢看推理悬疑小说,我也是其中之一,不过,我经常搞不懂其中的逻辑和线索,纯粹跟着作者的思路走,作者怎么说,我就相信什么,一般不会自己去整理线索,然后推理。
因为看了这本书,当初去看了BBC拍的电影《无人生还》的,最后的揭秘确实精彩。不过,现在回想一下,已经把情节忘得差不多了。】
敌人
【很多小说和影视作品中都有反派,如果反派很厉害,情节特别紧张刺激,而有些反派特别脸谱化,看着特别不耐烦,读者都能猜到下面的情节。
但是,网络小说中有些套路,读者们就是百看不厌,比如说吃醋梗,比如说掉马梗,比如说虐渣打脸情节,百试不爽。】
最珍贵的宝藏,藏在你最恐惧的洞穴里。想拿到宝藏,就得克服内心的恐惧。然而比看得见的宝藏更重要的是 – 克服恐惧本身才是最珍贵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