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万物归宁,静待春归
今日冬至。今日入九。
从昨晚开始,阳台外时不时飘来“燃烧”的味道。又到了一年一度人们“祭祖”的时节。到了今天白天,走在小区里,发现黑魆魆的沥青地面上用石灰粉画着一个个开了口的白塌塌圆圈,里面有一堆堆锡箔灰,风一吹,四处飘扬。老祖宗们应该是拿到了这些盘缠,像在人间一样,准备着平安夜、圣诞节,转眼又是新一年的元旦。
一个人活着的时候,我们不见得会每年和他一起过这个节过那个节,而他一旦走了,每年的清明、冬至等节气,肯定是要用来祭拜的。而更多的是为了缅怀,为了“伤怀”后释放各种遗憾。因为活着的时候都以为“来日方长”,这种“长”甚至可以长到几十年。谁曾想,这世间还有一种叫“夜长梦多”,可能这种“长”都等不到明天的太阳。所以,“及时”行乐最重要。想到,就去做吧!当下,才是最最值得让人留恋的。我们爱的是“当下”本身。
我的表舅突发心梗没救过来,表舅的舅舅也是突发心梗没救过来。这个世界,轰然倒塌。一秒过后,万籁俱静。没有心跳声,没有呼吸声。和带着嘹亮的啼哭声来到这个世界截然相反,身后的世界安静地可怕。纵有遗憾,也是枉然。再“见”,只能是“照片”。只能看,只能摸,却不能抱。
小时候跟着奶奶去不同的亲戚家“吊唁”,有些人是因为老了,有些人是因为生病,还有些人是因为意外。奶奶有个三哥,是个手艺人,专门做“扎库”生意。扎库,旧时中国农村习俗,指为死者用纸糊制房屋、用具,富裕人家死了老爷老太太,出殡时要扎库(土音),即扎纸人,纸马、纸屋、纸车……生活享受所需什物尽量齐全,仿佛为帝王将相殉葬的俑及器皿。丧礼毕,当场将这些精心制作的五颜六色之“库”一把火烧掉。一般的“库”都是二层楼,里面配备各种年代流行的电器家具和日用品等。二楼栏杆上挂几件平时喜欢穿的衣服,四周撒上米,一把稻草,一个打火机,像济公活佛念几句“唵嘛呢叭咪吽”一样,这一切都直接跟随者死者的灵魂到了另一个国度。在那里,他可能凭借着自己穿过的衣裳上的气息,认出了房子及里面的一切,然后再继续“安居乐业”。哀乐声停了,唢呐声停了,哭泣声停了。一切又归于安宁,仿佛那个人没来过。
今天刚好是老太太——奶奶的父亲,忌日。
奶奶的父亲是个木匠,据说干得一手好活。奶奶的嫁妆之一是个做工精细的梳妆盒,是个绛紫色榫卯结构的木盒,上面是雕花,很是独特,不知道是不是出自她父亲的手。如今奶奶也已不在,说不定早已和她的父亲团聚,想要什么家具装点家里或者什么玩具用以消遣,只要和父亲撒撒娇,那还不是一句话的事。
冬至一候蚯蚓结。冬至的第一个五天,蚯蚓在泥土里蜷缩着身体。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当最长的夜晚拥抱最短的白昼,这是一年中寒意最浓的时刻,也是思念最长的一天。天气还是很冷,蚯蚓在土里蜷缩着身体,人们在被窝里蜷缩着身体,储藏热量。熬过这个寒冬,来年春天已经不远了。
刚才看到一段很暖心的话:
待凛冬离去
雪融草青
相信一定有新的相逢
将温暖延续
让我们以一种
悦己
越己
阅己
的姿态
静待春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