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早起是痛苦的,但不影响对它价值的肯定。早睡早起身体好,这个理由丝毫不吸引人。因为早起是一项超长时间的投资,年轻的时候都觉得自己身体很棒,除非有什么事情砸在自己头上才有可能改变。除了极少数想清楚人生方向,或者体会到早起价值的人外,大学宿舍的清晨都是鼾声一片。
早上能不起就不起,上班才点儿是种快乐也是种功力,然而导致身体很快就垮了。人们通常在撞上南墙时才会停下来想一想。
当我们翻来覆去睡不着的时候,很多人认为第二天早上得多睡会补补,实际上补多了,人到晚上都又不困了,导致第二天晚上又睡不着,睡不着就又想补补,导致恶性循环。
所以好好想一下早起这件事情,我们一天睁眼的时间没比别人多,只不过是把一天的时间段往前挪了挪,时间,长度没变,但效率和品质就完全不同了。这么一想,早起不是牺牲,觉得自己在改变时不必牺牲什么,尤其是牺牲睡眠,自己没亏,还有的赚的改变才会持久。
我们晚上停不下来,坚持说自己在忙重要的事情。但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我们早上起床后或许真的会困,这就需要用到碎片化休息,每次睡18分钟的效果远大于早上睡两三个小时。大脑会在刚起来的短暂十几秒中欺骗我们说没睡够。
就是白天是不需要进入深度睡眠的,超过半小时就算睡得比较深了。我们入睡困难可能是因为早上开机太迟,电量没有耗尽。当早几段时间后,这个问题就消失了,因为早上起得早了,晚上到点就更容易困。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晚上诱惑太多控制不住自己。这就需要我们用早起倒逼早睡。
2.
早这个字本身传递出压力。其实早的前提是想要做到想几点起就几点起,之后才能谈早。早起一天谁都能做到,谁也都做到过。男的是一直早起。我们有时候会设置多个闹钟,循环n次,最终到了不得不起的点儿才挣扎爬起,这时我们是被老板叫醒,这是一种常见的赖床技术,夜里耗着不睡,把睡觉看成浪费时间的人,通常在早上都异常热爱睡眠。
昨晚我们醒得蛮早,但有时候会躺床刷,能刷一两个小时。
还有一种赖床技术,就是最明目张胆地等到自然醒,但仅仅中午起床的那一段时间睡眠质量其实很差,很折磨人,看着是自然醒很美好,但其实也不快乐。
早晨早起,我们需要说到,week up 和做到。因为白天疲劳程度不同,晚上睡觉时间不同,所以有必要评估一下自己现实的感受,思考一下第二天几点起比较合适。
像我经过一段时间,之前也尝试过4:30,但还是觉得有点早了,最终确定在5点。
之后,需要上好两个闹钟,第一个闹钟放在床头,声音温柔。要设置在期望起床时间的前五分钟。
之后要设置好第二个闹钟,它是要足够大,而且必须放在下床才能够到的地方,设定的时间是起床时间。
这样的话,4:55,第一个闹钟,温柔地唤醒我们,也不会影响家人,这时我们想立刻睡,但几分钟后,一个炸弹就会爆炸,必须去拆除它,所以我们走下床,在第二个闹钟响之前关掉它。之后我们学校做一些清醒行为,消除生理上的困倦感,比如看手机,喝下一杯水,吃一点零食,看一下天气,体验一夜良好睡眠后精力充沛的感觉。
此外,如果还是起不来,说明我们没有安排好早起后要做的事情,动力自然不足。而为了早起要做的事情几乎都发生在前天晚上。我们需要提前在头脑中过一遍要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