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学到了哪个知识点?(详细展示一个知识点,只展示一个,并标明出处,满分为0分)
我在看复习资料的时候,看到里面有这样一个问题:举例说明细菌细胞结构与水处理实践的关系。
于是我认真阅读了书本内容,并且从其中找到了对应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了之前的思维漏洞。
在细菌的一般结构中,有一个叫内含物的结构。内含物是细菌新陈代谢的产物,是储备的营养物质。而常见的内含物颗粒包含异染颗粒,是磷源和能源的贮藏物质。污水生物除磷工艺中的聚磷菌就能在好养条件下,将周围溶液中的磷酸盐转化,并以异染颗粒的形式储存在细胞内。
2.我之前是怎么想的?(分值为0-10分;以“我”为主语,详细展示:假设我还不知道上述知识点,我是如何理解的;或从字面意思推测其含义)
在此之前,我在高中曾经学习过细菌的结构,但是没有重点思考过内含物这个结构。以前对内含物的认知是细胞代谢的产物,但是没有和水处理联系在一起。没有想过这种结构能对水处理产生什么样的帮助。所以当我读到复习资料的这个问题的时候,毫无思路,直到读完了书本才恍然大悟。
3.我之前的想法怎么样?(分值为0-10分;以“我”为主语,比较第一问和第二问的答案,找出冲突,并化解冲突)
我之前的想法没有将书本上的死知识和现实的水处理联系在一起。我在复习的时候,先自己画了一遍细菌的结构图,当我画到内含物的时候,惯性思维地认为内含物就是细胞代谢产物,也没有再考虑这种结构对水处理有什么帮助。所以才会出现在接下来的复习中,在思考细胞结构和水处理的关系的时候,会想不起来刚刚才画过的内含物。
4.我应该怎样想才对?(以“我”为主语;证明自己联系了日常生活,如解释现象、识别谣言等(0-20分);并证明自己联系了其他知识或水处理情景,“联系”包括但不限于因果、类比、评价、列举等(0-20分)
我应当在学习每个基础知识点的时候,带着将其运用到实际的观念来思考。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我对知识点的熟练度,还能提高日后在实际水处理的时候,自己的应用能力。我通过查询资料了解到,异染颗粒由ATP转化而来,可随菌龄的延长而变大。我认为,如果在实际的水处理中,适当延长白喉棒状杆菌的培养周期也许能加强异染颗粒的转化和贮存功能。
5.我怎样才能用上它?(以“我”为主语,证明自己在水处理情景中做出了更好的决策(分值0-20分);对照所学思维模型、学习策略等反思自己的思维模型、学习策略等,并提供改进证据(分值0-20分);若能够提出新假说、新规律、新概念、新理念等,分值上浮0-20分)
因此,我在看完内含物这个知识点之后,又带着这种思维继续向后阅读,当我读到细菌的特殊结构的时候,我便尝试运用这种思维。我发现,细菌的荚膜这种结构,也能起到对细胞的保护作用。在实际水处理中也可以提高细菌对环境和异常状况的抵抗力。
我通过查资料发现,如果向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动物血清和糖分,可以增加对水处理有帮助的细菌的荚膜的生长。相反的,如果是污染物的话,适当添加相应的拮抗剂,通过降低目标污染物的抵抗能力,来加强对污染物的去除能力。
经过一系列思考,今后我在复习时,应当更多关注知识点与实际水处理的关系,而不是单纯地死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