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题目应该怎么去展开呢?
了解学生的窗户是倾听
了解学生的关键是尊重
了解学生的灵魂是关爱
精准的选择大于盲目的努力
要不是钥匙向它解释,或许铁杆知道把自己撬断都不明白,为什么这把锁不能打开,这扇门后面是什么?一把钥匙配一把锁,这是烂熟于心的常识,我们可能会嘲笑铁杆的蛮干,可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自己怎么就不会是那根“无头脑”的铁杆呢?努力奋斗固然重要,可精准的选择必然大于盲目的努力。
选择对的沟通方法,往往比苦口婆心更能让人信服。许多父母教育孩子,都不懂得如何沟通,一味觉得孩子什么都不懂,自己吃过的盐比他们吃过的饭还多,自己就是正确的,于是带着过来人的姿态“教导”孩子选择什么专业,考什么证书,以后才好找怎样的工作,找到怎样的人结婚。高权力者对低权力者苦口婆心,无形中夹杂的是一种“专制和独裁”,孩子不是不懂父母的苦口婆心,谆谆教诲,多是出于对父母的尊重和权威的恐惧,不敢有逆反心理,进而听从,变成了父母希望可自己不喜欢的样子。沟通,是在双方势力平等的前提下顺利进行的,父母和孩子间正确的沟通是能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倾听孩子的想法,即使不完全正确也要尊重理解这个年龄段的思维,换位思考。孩子们得到了尊重,相必也会想倾听朋友建议一样加以考虑,试试行动的。
选择适宜的目标,比冲刺顶峰更快到达。非洲马拉松运动员吉尔吉斯努比利参加山地全程马拉松,他并不是参赛成员中最出彩的甚至是毫无名气的,但他取得了第二名,那是因为他在比赛三个月前训练之时就独自到赛场跑了一遍,记住每一段路程的标志物,把全马分成一个个小目标,在比赛过程中他带着持续突破的心态,每完成一个小目标,他便获得一份动力减轻了一份压力,带着这份持续动力,他最终顺利完成了比赛并且突破了自己训练记录。这份成功秘诀适合所有有远大抱负的年轻人,由于对社会规则或者职场法则的无知,没有一份合理规划,常常陷入一腔热血又不知何处发力的困境中。把梦想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打怪升级一步步强化自己,然后在最后关头顺利打败大boss。
教育同样需要因材施教,长善救失,帮助学生个性发展,成为独特而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不然治不好病还可能加重病情。因材施教,才能成人成才,不然培养的是一个个学习机器,而不是世间孕育的每一个独一无二的花朵。
以上是我50分钟“挤”出来的作文,900字,一直在思考到底如何写好一篇考试文章。我虽然喜欢写作,但都是记录所思所感,实践方向与试题差距很大,还有6天,再激再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