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夜归临皋
苏轼(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注释
临江仙:原唐教坊曲名,双调小令,后用作词牌名。此词上下片共六十字,平韵格。
临皋:在湖北黄冈,苏轼寓所。
东坡:在湖北黄冈县东。苏轼谪贬黄州时,友人马正卿助其垦辟的游息之所,筑雪堂五间。
听江声:苏轼寓居临皋,在湖北黄 县南长江边,故能听长江涛声。
营营:周旋、忙碌,内心躁急之状,形容为利禄竟逐钻营。
夜阑:夜尽。
縠[hú ]纹:比喻水波细纹。
赏析:
此词作于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九月,时词人因“乌台诗案”,谪贬黄州,这是在黄州的第三年。
上片:“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晚上在东坡饮酒,酒醒后饮酒又醉,回来时,似乎已三更。“仿佛”二字对应首句“醒复醉”,体现了词人醉意朦胧之态,通过开怀畅饮,从侧面反衬出词人内心的苦闷。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家童鼾声如雷,反复敲门也无人应。只好拄杖伫立江边,听江水奔流的声音。此处描写了深夜酒醒归来时的情景,如雷般的鼾声,更是衬托出周围环境的寂静,因敲门无人回应,词人并不生气,而是“倚杖听江声”,“倚杖听”几字,突出体现了词人宽阔的胸怀,随缘而安,旷达的人生态度。
下片: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长恨身在官场,此身非我所有。什么时候才能忘却追逐功名利禄?此处用典庄子“汝身非汝有也,是天地之委形也” ,“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化用无痕,贴切自然。同时承上片“倚杖听江声”,由听而生发出的深深的思考,富有哲理。词人因自身人生际遇,而产生的对社会、对人生的思索及深沉感慨,心中的苦闷、无奈,尽在“何时”这一问中。
“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夜深无风,水面平静。真想乘上一叶小舟,从此消逝,在烟波江海中度过余生。“夜阑”句承接上片的静,此句表面写景,实为情景结合,是从深深地感叹转为内心宁静超然的一个过渡。结句看似旷达,实则隐含着对现实的失望、无奈及伤感的情绪。
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结构紧凑,写景为抒情作好铺垫,风格飘逸,旷达与无奈交织,宁静超然与伤感交错。与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中所塑造的高洁脱俗的幽人形象,有些相似。
参考网站:古诗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