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绵的春雨让人们质问着“太阳到底流浪到哪里去了?”,天气导致的阴郁与寒冷让人不自觉地想要抱紧自己,而厨房里温暖的食物让人感到安心,是啊,忧伤的时候,到厨房去。面对这样的书名,觉得这本书也能安抚我们的内心,就连豆瓣的内容简介都标榜着“年度畅销疗愈小说”呢!可事实真是如此么?
这是我第一次读一本小说,采取了三个完全独立的故事转换串联起的舒芙蕾之歌。正如舒芙蕾的制作一般,看似简单却能在最后一刻走向崩塌。纽约的莉莉娅与丈夫勉强维持三十多年的婚姻最终在一次次伤害中将她对生活的热情燃烧殆尽、巴黎的马克丧妻之后的心碎与无措却不得不振作开始新生活、伊斯坦布尔的菲尔达与母亲的偏执疯狂相互较量。
到底是生者之间的相互折磨更为痛苦还是丧失挚爱的空虚更为难受,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评判标准。在我看来,生者的折磨是相互的损耗,让你无法再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从内心变得愤恨到外表的丑陋。三个故事最让人心痛的便是莉莉娅。已经疏离的丈夫与不解的养儿养女,在丈夫阿尼尔第一次进入医院的时候她曾想着总算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割断他们之间的关系,让她获得自由过着她想要的生活,然而事与愿违。阿尼尔对莉莉娅的照顾没有一丝感谢,养儿养女也以为她只是为了政府提供的钱财,房客也没有对她的手艺有所赞美。当她亲手想割断关系的时候却发觉早已给人封了后路,真是无尽的绝望等待着她。莉莉娅的状态像极了一些全职太太的生活,精心的照顾孩子却依然饱受家庭里其他人地辱骂。而她们曾经都有别样的才能,最后在岁月里和各种其他事情中消磨了天赋,等待回想起来便什么都没有了……没有了美丽没有了金钱没有了本领。当生活有了对照,内心承受的打击更是翻倍增长,悔恨自身的一些抉择。因为给予过多的妥协与信任,连给自己重新开始的路都给断送了……
菲尔达和马克的故事是莉莉娅另外两种版本的思考。同样照顾病人的菲尔达,最终母亲在弥留之际清醒了对菲尔达表达了抱歉,母亲以自己的方式换了菲尔达生活上的轻松。马克的丧妻是一个乐观开朗善于体恤他人的人,而马克自身却是一个活在妻子庇护下的自我世界的人。由于妻子的善良,他的朋友邻里都对他感到担心。当他尝试做饭购买道具食物的时候,他感受到了新朋友和曾经的老朋友的友好,从而逐渐过上自己的生活。生活当中,可能会发生种种的不幸。人生为一个社交动物,厨房能给予的是食物果腹的安全感甚至更为高级的味蕾畅想,然而厨房之外的人与人各样的交流使得制作食物变得更加美好。人与人的谅解便是这两个故事比莉莉娅故事稍微美好的地方所在。
厨房是母亲的乳房,恋人的双手,宇宙的中心。
柴米油盐姜醋茶组成了我们的生活,而厨房是将这些原材料创造出美食的地方。食物给予我们力量,而谅解的话语让我们更加有勇气前行,我们无法预测舒芙蕾何时会崩塌,好好地为自己做一次决断、相互扶持再一次尝试终会看到成功的那一天的。而关于文初的那个问题,我觉得这是一本致郁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