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初三女儿相处的觉察记录

闺女的英语老师会在群里公布英语背诵统计表格,上面登记了AB级别来评价背诵的流畅程度。有人是A,证明自己背的很流畅,有人是B,意思是不太熟练。

我看到女儿的是B。心理有点儿不愉快,肯定希望是A。但根据她平时的英语成绩,不是第一,也在前几名,就没太在意。

孩子打电话过来,还是无意识地随口问了一句,“”英语背诵咋样,我看你的背诵反馈是“B”

我虽然自认为没有语气,其实,根据孩子的反应,我知道,我的询问本身就是质问了,就是一种不信任和否定意味在其中了。

女儿的防卫机制马上上线,有点儿激动的说:“是啊!我知道啊!怎么啦?”皱眉,语速加快,拿出盾牌随时准备战斗的架势已经摆好,我知道我触发到她的敏感神经了。

赶紧扭转话锋,表示就是随口问问。

其实,我知道这样的修改不过是自欺欺人了吧。孩子在我的否定中辩解道:“那都是自己背完,自己得的级别,我就不想得A。”她有点儿堵气的说。

我追根究底的性子又来了。

“你自己觉得背的不流畅,所以得B,还是自己背的是A的级别,但自己给自己打的是B呢?”

我想想,我的内在需求还是想向孩子求证下,“你的英语到底背的怎么样?”我还是在怀疑,她的英语没好好背流畅,这样可不行,这样英语考试就考不好,这样就得不了高分了……

我背后的思维充斥我就想询问。其实,现在想想有什么用呢?如果正如自己所想,自己能改变?如果如孩子所说的那样,背的很好。自己是否就踏实了。

其实,以此看出,自己还是面对问题,还是只看到表象,看不到内在的需求和事情的本质。

如果我始终相信她,我面对B的等级,就不是询问(当然在孩子看来是责问了),我会想知道她有什么想法,还是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忙。

如果思维彻底调整,打通,理解,包容,信任接纳,我的语言就自然而然的会改变。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