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祖宗之法》
作者:邓小南
某瓣评分:8.9
tui荐指数:五星
【关于作者】
邓小南,现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古代史研究中新教受。 主要研究领域为宋史、中国古代官僚制度史、唐宋妇女史。“中国古代的政制与文化”“宋代政制制度史专题”等课程深受广大 师生的好评。
【主要内容】
作者首先从两汉时期说起,讲述古人对“祖宗”的尊崇;随后追溯了晚唐和五代的政制军事格局的演变脉络,这也是太祖太宗两朝创立法度的原则;随后是真宗和仁宗两朝,在朝廷上正式提出“祖宗之法”并将其神圣化的的具体过程;蕞后总结仁宗朝一直到南宋后期,在不同时代士大夫对“祖宗之法”进行不同的诠释。
【心得体会】
前段时间的电视剧《清平乐》中,仁宗说:祖宗之法其精髓在于利国爱民四个字上,只要能利国爱民,万法皆是祖宗之法。这是影视作品中对“祖宗之法”的美画。
其实宋人心目中的“祖宗之法”,它既包括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也包括统治者应该循守的治事态度;既包括贯彻制约精神的规矩设施,也包括不同层次的具体章程。它是当时的社会文化传统与政制、制度交互作用的结晶;其出发点着眼于“防弊”,主要目标在于保障政制格局与统治秩序的稳定。
但在实际槽作中,“祖宗之法”成了士大夫制约皇权,满足阶级利益的工具。以枢密使(与宰相平级,掌管军务的官员)为例,宋仁宗曾经想让狄青将军担任枢密副使,左司谏贾黯以“不守祖宗之成规”为理由反对这个任命。
实际上,在太祖朝担任过枢密使的前后共10人,其中6人都拥有武资,占60%;到了太宗朝,前后35位枢密使,只有14位有武资,只占据了40%;到了真宗朝,武资的比例为34%。纵观两宋,拥有武资的枢密使只占总数的9%。
可见在北宋初期,任命拥有武资的将军担任枢密使也是常见的事情。这位左司谏之所以反对,纯粹出于士大夫群体对武人的奇视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