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孝通先生被称为“中国社会学奠基人”。《乡土中国·乡土重建》是费孝通先生社会学经典著作《乡土中国》与《乡土重建》的合订本。也是费孝通从文化的角度对中国乡土社会进行研究、概况的代表作。
这几篇随笔,其实也是读《乡土中国·乡土重建》的感受及一些笔记。
关于乡土本色
对于中国社会,费孝通先生首先提到了“乡下人”,其实也就是农民。
农民是中国社会的基层,自古以来便有“士农工商”这一说法,而这一排序来源于《管子·小匡》:“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柱石)民也。”由此可见在中国农民的重要性。
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虽则似乎带着几分蔑视的意味,但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
农民因种地谋生,因此生活便离不开“土”,例如离开故乡前可能会带一些故乡的泥土;再例如很多在城里,甚至国外的国人,看到家里有空地,会试着种一些菜;甚至很多年轻人玩的游戏,都有种田向的。
正因为人离不开“土”,所以基本上农民都世代定居。也就是说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来看,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基本不流动。
农民聚村而居原因:
1.小农经营,耕种面积小,住在一起方便
2.有合作的需求
3.为了安全
4.土地继承,世代累积
乡土社会的社会是富于地方性的。
地方性指的是他们活动范围基本上就在村落,与外界其他区域接触较少,相对孤立。 也因此对于村落的每个人来说,大家都是熟悉的。所以为了能在村落很好的生存,大家必须讲究“规矩”,也就是讲“礼俗”。在现代社会,大家基本上都是陌生人,互不知根底,所以要用法律来约束。
很可惜,在历史的洪流中,乡土社会的生活方式、习俗规矩已不能用在城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