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党肩负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任务十分繁重,面临的执政环境异常复杂,自我革命这根弦必须绷得更紧。”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选人用人要加强党性鉴别,注重考察干部的境界格局和忠诚度廉洁度。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选人用人工作的政治导向性,为新时代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指明了方向。组织部门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职能部门,要把好选人用人“三关”,让党性鉴别“落地生根”,真正把政治坚定、德才兼备、堪当重任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一、把好“考察关”,让境界格局“一目了然”
“不审不聪则缪,不察不明则过。”考察识别干部,功夫要下在平时,并注意重要关头、关键时刻。要将看似抽象的“境界格局”具象为可识别、可衡量的考察要素,关键在于“三看”。一看站位高低的格局与视野,重点考察干部在面对局部利益与整体大局冲突时的价值排序,通过分析其牵头制定的发展规划、改革方案、调研报告,客观评估其把握宏观大势、洞察深层矛盾、提出前瞻对策的能力;二看利益取舍的立场与定力,重点考察干部面对晋升机会、人情干扰时,能否坚守原则、秉公用权,通过“关键事件分析法”,剖析其处理亲友利益或短期政绩与长远发展矛盾时的具体表现,检验其“无我”境界;三看历史担当的精神与韧劲,要聚焦干部在推动历史遗留问题解决、承担基础性长远性工作、应对复杂棘手矛盾时的态度和成效,考察其是否具备“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自觉。
二、把好“政治关”,让忠诚品格“坚如磐石”
“天下至德,莫大于忠。”政治忠诚是党员干部的首要政治品质,是安身立命之本。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三位一体、环环相扣,共同铸就干部队伍绝对忠诚的钢筋铁骨与精神内核。淬“政治三力”之本,铸就绝对忠诚品格,关键在于“三察”。一察政治判断力,通过“面对重大舆情如何表态,在改革攻坚中如何权衡局部与全局,对潜在政治风险是否有前瞻性警觉”等关键表现,重点考察干部对重大事件、敏感节点的立场选择与风险预见能力;二察政治领悟力,通过“结合分管领域能否提出创新落实举措,能否用生动实践阐释理论精髓,是否理解政策背后的价值导向与群众期待”等鲜活实绩,精准考察干部对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转化落地能力;三察政治执行力,通过“是否不打折扣、不讲条件,能否克服困难创造性落实,最终成效是否经得起实践和群众检验”等考核要素,突出考察干部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做不做、快不快、好不好”。
三、把好“廉洁关”,让纪律规矩“入脑入心”
“廉者,政之本也。”廉洁从政是党员干部的基本准则,是从政底线。干部廉洁与否,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关系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要让纪律规矩“入脑入心”,关键在于“三抓”。一抓教育,通过开展廉政党课、警示教育、廉政谈话等活动,加强对干部的廉洁教育,让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二抓监督,加强对干部日常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干部监督体系,加强对干部“八小时内外”的监督,做到监督无死角、无盲区;三抓惩处,对违规违纪行为“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形成强大震慑力,让干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人用人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风向标,直接影响着政治生态走向。组织部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把好选人用人“三关”,让党性鉴别“落地生根”,真正把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选出来、用起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