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与家长的交流中,我听闻了他们的共同困扰:孩子写作业极度磨蹭,原本能迅速完成的作业,却常常要拖到将近 11 点。深入探究后发现,这背后的“罪魁祸首”竟可能是家长额外布置的作业。
刚踏入小学的孩子,对作业还带着新奇与懵懂,起初写作业的速度往往较快。这本是值得欣喜之事,可有些家长却误判,认为孩子尚有精力,未被学校作业“喂饱”,于是在孩子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后,自行加码。孩子虽小,却也能分辨出哪些是老师要求,哪些是父母额外给予的。对于这些“额外作业”,他们内心充满抵触,只是在家长威严之下,敢怒不敢言,只能用磨蹭来默默抗议。他们暗自思忖:既然快速写完老师的作业仍不能解脱,反倒会招致更多任务,那不如放慢速度,将时间拉长,如此一来,或许家长便会放弃加量。长此以往,磨蹭便成了习惯。
其实,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可以理解,他们担心孩子学得不够扎实,试图通过增加作业量来巩固知识、提升能力。然而,这种做法却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感受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本应是一件充满乐趣与探索欲的事情,一旦被强迫和压力笼罩,就容易变味。
与之相反,若家长能转换策略,承诺孩子在作业完成后给予一些“甜头”,比如陪孩子玩一场他们喜爱的游戏、允许孩子看一集动画片或者给孩子讲一个精彩的故事。这样一来,孩子心中便有了盼头,学习的动力也会截然不同。为了能尽快享受到那份“甜头”,他们会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作业中,集中精力,提高效率,原本枯燥的作业过程也会变得充满动力。
在教育孩子的漫漫长路上,家长们需谨记,要尊重孩子的感受,把握好教育的尺度与方法。莫让“加餐”变成孩子成长路上的“负担”,而是将其化作激励孩子前进的“小确幸”。让孩子在充满爱与鼓励的氛围中,主动拥抱学习,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才是家庭教育的真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