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待了一天五个客人,三天都是累的,身心俱疲,证明自己确实不具备这个能力,以后这样的活儿还是不要轻易接了,换一种轻松的方试。
早上先一通家长里短的电话,吃好早饭,送走侄女一家,又回一通电话,就倒在床上,头疼,却睡不着。看了那么多家庭治疗的书,好象明白了好多道理,一遇到自己家里的事,仍然心如乱麻,深感无力。现在做的就是接纳,接纳真实的生活就是这样,鸡零狗碎的,接纳自己的无力,接纳自己的应对办法就是逃避。“逃避虽可耻,但有用。”
有一期《再见爱人2》沈老师讲到的两个点,有击中我:一个是在生活中学会做配角。以前看定也看到过类似的观点,自己也有模糊的认识,沈老师又提出这个观点,更明确了。要在生活中要经常运用,变成自己的习惯。娃爸请朋友、同学吃饭,娃爸是主角,配合他就可以了,我怎么想不重要,做好一个配角就好了。安排菜时,按照他的想法来,他开心比较重要。我的客人,当然就要按照我的想法来,我是主角,他是配角。各就各位,感觉挺好!昨天他同学两口来,他要开心,就喝多了,他要尽兴那就尽兴,他同学走了,他就完全躺倒。没关系,他的任务完成。他同学喝的也有点多,走的时候我在厨房收拾,都忘记跟我打招呼,无所谓,侄女跟我说,他们要走,我出去跟他们道别,怎么对我不重要。
下午到晚上一直在醉酒中,休息好了,我的客人不用他管,我来做陪。
中午娃爹酒醒了,问昨天的招待还满意吗?娃爹:满意。(女)同学说我饺子做的好吃,菜很丰盛。我:这次桥拆得慢点。娃爹笑。
第一次有意识去做配角。
第二个点是生气是自己的选择。我们一直都认为,是别人惹我们生气,换一种说法是,我们对别人的言行,选择了生气。选择就代表不是必须、一定,不生气不行。这种说法我从李松蔚老师那儿第一次听到时,非常震动。李老师说我们每天都面对很多选择,我们通常按照本能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以为是没有选择,任何时候都有选持。时时意识到我不是只有一种选择,需要练习。昨天大家里发生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我的情绪也受到了影响,做不到不受影响,要让自己知道除了生气还有别的选择,同一件事情可以有其他描述,这个需要练习。
现在学会了自己躲在角落里自我疗愈,是进步,学着让自己看见自己的进步,学着主动进行自我关怀。目前的自我疗愈主要是正念、读书、写字,还有追剧,现在就继续去追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