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很多名著,都逃不开婚外情这个话题。《安娜·卡列尼娜》尤其如此。
上流社会的贵夫人安娜,在调和哥嫂矛盾的旅途中,初遇贵族青年沃伦斯基。沃伦斯基本来正与安娜嫂子的妹妹吉蒂相处,彼此也有更进一步的打算。
但爱情就是那么不讲道理,沃伦斯基对安娜一见钟情,甚至在舞会上不顾吉蒂的心情与面子,公然与安娜跳舞。
男人的猛烈追求,让安娜招架不住,也让她平静如死水的生活渐渐泛起涟漪。
其实我认为,《安娜·卡列尼娜》更像是一部描写俄国新旧社会交替的群像戏,故事里的每个人都是主角。
安娜作为串起所有人物的线索,故事的一开始,我们就直观地感受到了作者对她的赞美。
高贵,端庄,美丽,优雅,聪慧,善良,真诚。
这样一位光芒四射的女性,却从未体会过爱情的滋味。她嫁给比自己大了许多岁的卡列宁,对方一心只有官场的尔虞我诈,无法给她婚姻责任之外的情感冲击。
安娜并不是心如止水的木头人,她有一颗鲜活的、炙热的心。
所以面对沃伦斯基的强势攻击,她的沦陷只是时间问题。
在那个时代,婚外情对男人而言,或许不痛不痒,甚至可以说是增加魅力的工具。但对女人而言,无疑是致命的摧毁。
整个上流社会都在讨论安娜的出轨,社交圈甚至拒绝接受她。
可以说,安娜为了理想中的爱情,不仅抛弃了丈夫、儿子,更是亲手关上了社交的大门。她给自己打造了一座华丽的牢笼,一旦踏入,万劫不复。
安娜的悲剧是不可扭转的。
她性格倔强,认准了沃伦斯基,就孤注一掷,宁愿放下一切和他私奔。
但爱情是没有道理的。开始时没有道理,结束时同样没有道理。
世界上任何没有逻辑性的东西,都存在危险和不确定。
爱情就是如此。
沃伦斯基的爱情不过是基于安娜美貌的航海历险,旅途中的艰险,更能刺激他的好胜心。然而旅途总有终点,到达目的地之后,平淡的相处一点点消耗了爱情。
安娜一个人躲在笼子里,自然感到寂寞孤单,她希望沃伦斯基时常陪在身边。可沃伦斯基天生不是那种愿意被束缚的性格,他需要社交,喜欢外面世界的纷繁多彩。
矛盾就这样积累,爆发只是时间问题。
这本书如果只是单纯讲述贵夫人出轨,也许不会那么出名。时代背景映射下的人物内心挣扎与选择,值得深思。
比如列文。
他是吉蒂的丈夫,一个小地主,喜爱劳动,有心想要对当今社会的劳动关系做一些改革。他受到一些资产阶级思想的冲击,也的确尝试了一系列措施,但最终不了了之。
列文是整本书偏正面的一个人物,他热爱生活,努力拼搏,每一天都力图过得充实幸福。即使有疑惑,也不断想方设法寻求答案。也正是这样一个积极的人物,给了读者许多希望。
爱情是冲动的,婚姻是现实的。
不要把爱情当作生活的全部,抽身之时,尚有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