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冬日暖扬
【原文】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chóu)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四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译文】
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所以取得天下,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
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交给你三支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庄宗受箭并收藏在祖庙。以后庄宗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随从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箭来,装在漂亮的丝织口袋里,使人背着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仍然把箭收进宗庙。
当他用绳子绑住了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到晋王的灵座前,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他那神情气概是多么威风!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安定,一个普通的士兵在夜里发难,作乱的人便四面响应,他慌慌张张的出兵东进,还没看到乱贼,部下的士兵就纷纷逃散,君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道哪里去好,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怎么那样的衰败差劲呢!难道说是因为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才像这样的吗?还是认真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呢?
《尚书》上说:“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益处。”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国家自身灭之,这是自然的道理。因此,当他兴盛时,普天下的豪杰,没有谁能和他相争;到他衰败时。数十个乐官就能将他困住,最后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耻笑。祸患常常是由一点一点微小的错误累积而成酿成的,纵使是聪明有才能和英勇果敢的人,也多半沉溺于某种爱好之中,受其迷乱而结果陷于困穷,难道只有乐工(是所溺的成分)吗?于是作《伶官传》。
【解读】
本文是《五代史·伶官传》的序文,是一篇史论。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的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主张文章明道、致用。
《五代史伶官传序》通过后唐庄宗宠幸伶人,而招致灭国亡身的事实,总结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以及“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历史经验,指出一个王朝的盛衰兴亡,主要决定于人事,借以告诫北宋统治者,以史为鉴,防微杜渐,力戒骄纵,表现了作者作为历史学家和政治家的卓越见识。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本文紧扣“盛、衰”二字,夹叙夹议,史论结合,笔带感慨,感染力极强,成为历来传领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