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曾国藩(51)
(书接上文)
第六章 湖南贡院童子试 初识同乡朱尧阶(五)
二人听闻介绍后,顿时兴趣大增,相约待重修竣工开放后定要前来一游,以亲身感受其繁华盛状、品尝其独有美食,以解垂涎之瘾。
二人边说边回客栈,朱氏提议邀曾父一起夜游长沙城。曾麟书先是谢了朱尧阶的美意,心想不要扰了年轻人的兴致。既然年轻人有了伴,自是省去自己不少陪同琐事,也少了子城一人外出的担心,真的是一举多得。就没同意与二人同行。
朱尧阶也没坚持,亦觉年轻人同行更好,说话做事亦会少许多繁文缛节。子城更是心生欢喜,老爹放心自己“单飞”是对自己长大成人的一种认可。再者,父亲即不同行,就不用再担心总在父亲眼皮底下言行不自在,也不用担心与老爹一起时言语不当而受责怪。想到这儿,更是对父亲充满了尊敬,觉得爹爹真的是理解年轻人的心思。这下,一下就感受到了一身的轻松了。
于是,与尧阶一起陪父亲简单的在客栈吃了点东西,就开心的结伴同行了。
朱曾二子夜游学宫坡子街
农历三月底的长沙,正值仲春,此时的凉风轻抚人面,正如此时二人的心情一样,气温也令人极为舒适。虽然已是黄昏,但仍未感到有多少凉意。有博学的同伴同行,同游心仪已久的省城,遇此等的好心情,连一向持重沉稳的子城都禁一住想蹦跳起来庆贺一番了。
平日里,子城在家里面是极少能感受到此刻的轻松氛围的……
子城觉得,自记事起,会经常听爷爷星冈公讲起曾祖父竟希公的点点滴滴,也时常讲起他自己年轻时到省城长沙、到洞庭湖边的岳州,讲起繁华都市湘潭、南岳府县衡州等地,也会说起三湘四水之三湘多争议、四水之纵横交错之浩淼;爷爷曾玉屏虽然进学未多,但其器宇轩昂、见多识广,且多是主意笃定,为世人所尊崇,实在令人敬佩;然而,爷爷对家人要求之严,尤其是对父亲曾麟书管制(治)之法,往往令父亲噤若寒蝉,在他面前总是唯唯诺诺、行事胆颤。子城深知,爷爷尤喜自己;子城在爷爷面前虽比父亲好些,但也完全没有可放松至无拘无束之心态的时日。哪里可能有今天这样轻松之感?!再加上此时的天气,子城的思想与心情简直就如自由的小鸟般可以轻盈自在、任意飞翔了!
再放眼望去,此到的夜幕里,游人即使不算是如织般熙熙攘攘,也多有三三两两结伴而行.
街边的几间间隔着的食肆差不多都围满了人,也竞相冒出劈柴燃烧而出的白烟、与锅(炉)冒出的水汽交织在一起,飘浮在人群的上空腾绕着连绵不绝;
店主们还不时地用长沙官话竞相吆喝着自家的吃食,喊叫声此起彼伏,声浪一浪高过一浪;有的店主还故意将喊叫的声调、尾音拖长,绝对是尽展“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之能事,以吸引众人争购;再加上各店互不相同食品之香气、甜品之味道杂糅一起而弥漫在空中,尤其引诱着人的嗅觉、味觉,特别是极尽挑逗人之胃口之技艺,使人于不经意间,会被引出口涎,甚至涎水亦会喷出般,使人出丑而流连忘返!
再细看时,目光所及处随时可看到食客众人相:有的大块朵颐、有的用力吸吮、有的“伶牙俐齿”、有的小心翼翼,还有的四目相对、有的圆目怒睁、有的双眼紧闭、有的大口裂开,一看就知其人大致吃了什么东西,也可判断出其食酸甜苦辣之味!
尧阶看着子城入迷状观看(察)街边众生相时的“少见多怪”之态亦不点破,也不催促其快行。心想,这子城父子自是少有见识。尤其是曾父敦厚老实,即在考场得见,肯定是老童生,心智绝非大开之人。想到这里心中暗笑。此笑,并非是尧阶乃势利之人,而是觉得遇到的是可信可交之人,而无鄙视小看之意,又顿生更多好感。觉得借此机会要好好让子城看个够,带他多了解一些旧城老事,将自己所知之长沙轶闻轶事尽述于他,使年轻后生多些兴趣了解世事,以增长其求知欲,引领其成为有用之才!
或许是此时的子城并未看出尧阶己为塾师二年有余,还在猜测其或有为人师之趣之向尚不知,但确定的朱尧阶确实具备做人导师之资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