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每一位和我一样的家长
神兽出笼已一月之久,不知各位家长与之相处如何?还记得一段非常贴切的话语,形容学生放假回家后和父母亲相处的真实写照吗?“神兽们已经出笼,各回各家、各气各妈,请各位家长注意血压!”可见,每一个家庭、每一位家长都头疼和孩子在假期生活中产生各种各样的小摩擦,我也不例外。
作为有二十年教龄,孩子正在上初中的我,也好像没有过多的发言权,因为每一个孩子他(她)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老师在面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因材施教的过程中,也期望家长们能够针对各自孩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表扬、鼓励、交流、沟通、教育和转化。
“不谈作业,母慈子孝,连搂带抱。一说作业,鸡飞狗跳,呜嗷喊叫……”这是真实写照。回顾自己十三年教育孩子的风雨历程,有过骄傲、有过满意、有过暖心、有过失落、有过愧疚、有过伤心,可谓五味杂陈……
骄傲时,他拿着双百的卷子站在我面前,兴奋的说:“妈妈,我又考了第一!”满意时,他拿着奖状和奖品激动的说“妈,这次数学竞赛我得了第一!”暖心时,和他吃饭的时候,他用筷子夹菜到我碗里,说:“妈,你也吃!”
失落时,他从班级第三、年级二十五退步到了一百多名,我要求他分析失败原因,查找存在的问题时,他不以为然的说:“我们班好几个同学考试一直都是班级倒数的呢,我怎么就不能考班级第八了?”伤心时,因母子意见不同,他不服从管教,语气生硬的对我说“不知道!”愧疚时,因他不听话,狠狠的揍了他一顿,脸上还留下了我“九阴白骨掌”的红印,为此心里难受了好几天。
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我一直在学习。看书借鉴别人的做法,与同事交流教育心得,请教心理辅导教师……一切的一切只为了让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他对自己有一个较高的定位和期望值,并鼓励他为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不断前行。有时候觉得自己很有耐心,有时候觉得自己脾气暴躁,有时候觉得自己很是慈爱,有时候觉得自己很会唠叨……我猜想,大多数的家长都和我一样,因为身为父母者,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愿望,免不了在他们成长的路程中指指点点、絮絮叨叨。
还有几天时间就要开学了,估计家长们又在发牢骚:询问孩子作业还有多少没有写完;督促孩子这几天早起以便适应即将来临的开学生活;眼瞅着早上九点了他(她)还抱着手机赖在床上不起无名之火瞬间升起;批评孩子连自己的内衣袜子都不能及时清洗;做好午饭叫了三遍嘴里应着“马上”就是不见人影的怒火;做了他爱吃的菜,还嫌弃味道淡了,心想下次再不做了……
回想我们的学生时代,每一个人都是在和父母斗争中过来的。而生在新时代的孩子们,他们所处的家庭氛围更加和谐,更倾向于民主、自律,更加注重亲子之间的信任、交流、沟通,但亲子关系也变得很微妙,难免有时会因不经意的误会或矛盾,将孩子推到家长的对立面去。
曾经协调过一位学生和家长的关系,因父亲狠揍了他一顿,他赌气几天不到校,几个月了不和他父亲说一句话。案例中我们分别对孩子和父亲对话,分析指出他们问题所在,最终是解决了矛盾。却发现,一部分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还是简单粗暴、不求方法,致使孩子对他只能是消极对抗,而不是掏心掏肺的诉说。
不难说,现在的孩子们见多识广、网络给他们带来更广阔的天地;更便捷的交流方式;更轻松的相处方式;也让他们更加坚持己见、自拿主意、不拘一格。有可能他们宁愿在QQ上和同学胡侃海聊,也不愿和父母交流不了三句就被劈头盖脸的臭骂一顿;宁愿在游戏的里体验虚拟世界的快感,也不愿陪同父母出去散散步。这充分证明他们在不断的长大……过不了几年,我们陪伴他们的时间将会越来越少,我们与他们能够交流的话题将会越来越少。所以我告诫每一位家长,能够把握好和孩子在一起的这些美好时光,能多一些信任少一些猜忌,能多一份关心少一些放纵,多一点理解少一些抱怨。
我家孩子曾和我说过一段话,叫《妈妈认为》,他是这样叙述的:某学生在家写了一早晨作业,写完之后刚拿起了手机,妈妈回来了看到他在玩手机,狠狠的批评了一顿,认为他早晨一直在玩手机;某学生在家写了一早晨作业,妈妈回家后看到孩子还在做作业,就认为他早晨一直在玩手机,看着妈妈快回来了才装模作样的写作业;某学生在家写作业一个字没动,妈妈回家后看到孩子在玩手机,认定他早晨一直在玩手机………不管怎样,妈妈总认为孩子在家就是玩手机,与其被误会,还不如就按妈妈认为的那样去做了!
孩子的一席话,真正揭露了家长们真实的心理和想法:一万个不放心,一万个不信任,一万个自认为。正是这些个不放心和不信任,让我们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愈发僵化,甚至冷漠。年轻的父母们,你们意识到了吗?
我不敢说自己在教育路上会成功,但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去陪伴,有时是练琴时似弹棉花声的认真倾听,有时是无聊时一家人的斗地主,有时是紧张学习后的双人小游戏,有时是劳累后一顿美食的奖励……总之,“教无定法,重在得法”,愿每一位家长都能找到和孩子亲情沟通的最佳方式和方法,教育、引导、督促好自己的孩子,帮助他们成长成才。
教育孩子是每位家长必修的课程,这门学科里具有深奥的学问,即需要我们付出真情和耐心,也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学习创新,还需要我们适时的改变方法和策略,更需要我们细微观察了解其心理变化。承载着为人父母的重大责任,我们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要善于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才能构建他们未来可期的美好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