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有成效的管理者》2

第二章可以说是知识工作者的时间自救指南。

很多人一上来就写计划,但德鲁克发现,真正有效的做法是:先看看自己的时间到底跑哪儿去了。

财务出纳岗位的工作比较琐碎,每天被收款、付款、开发票、打印发票、核对账务等事务裹挟。可能正在核对收款,却被同事催促开发票;正在编制记账凭证,却被催付款。有时到了中午,都不知道自己的时间花在哪里了,只是一直在忙碌。

德鲁克早已洞察到,先弄清楚自己的时间究竟“溜”到了哪里,才是提升效率的第一步。

记录、诊断、再规划,这比画一张完美的日程表更能解决财务工作中的时间困境。

1. 记录:

可以把一天的活动像“流水账”一样记录下来:核对收款、填写凭证、核对账务、审批报销流程、打印粘贴发票、网银付款以及期间插进去的电话、微信沟通、报表等。

把一天都“截图”下来,不是凭记忆,是像记账一样精确,要保证数据真实。

至少连续记录一周,形成“时间血糖图”,德鲁克强调:诊断先于计划。

2. 管理:删掉或授权那些不产生结果的活动,把零散会议、电话、微信归类,找出“时间黑洞”并关掉它们。

也就是给时间做“断舍离”,对照着时间流水账,我们要找出那些不产生价值的工作,果断删减或授权出去。

具体可以分为四类活动:一是完全没必要做的,比如重复核对已经确认无误的单据;二是做了也不会有明显成果的,像无意义的长时间闲聊;三是可以交给他人完成的,例如简单的发票粘贴工作;四是耗时且价值低的,比如频繁回复非紧急的微信咨询消息。

我的工作中,“时间黑洞”往往隐藏在这些活动里。比如无预兆的电话、不断弹出的微信消息。以微信消息为例,时不时弹出的消息提示会打断工作节奏,原本专注处理收款核对的思路被打断,再次进入状态又需要花费时间。这时可以将这些零散的沟通归类,设定固定的时间集中回复,比如每天上午11点和下午3点各花15分钟处理消息,其余时间关闭微信通知,把“时间黑洞”牢牢关上。

3. 重新规划出整块时间

财务工作很怕碎片化:一上午零零散散收几笔款,填几份凭证,效率就很低。

应该人为的规划出整块时间。例如:

每天上午9:30-10:30处理收款核对;

下午14:00-15:00填制记账凭证;

下午15:00-16:00处理付款业务等等。

可能有人会说,每天的工作那么多,哪有完整的时间段?其实,哪怕一天只能挤出1.5小时,只要保证这段时间连续且不受打扰,就能创造出惊人的效率。

就像财务月末结账,集中几个小时专注处理,远比分散在几天里断断续续做要快得多,还能减少出错率。

4. 要专注的做一件事

财务工作往往需要同时开多个窗口、切换多套系统。试着把无关浏览器、沟通工具全部关闭,只保留当前要录入的系统和凭证。

德鲁克提醒:重要的事情先做,而且一次只做一件事。

比如我在工作中,经常同时开多个窗口、切换多套系统。比如一边登录网银查看付款情况,一边打开财务软件录入凭证,还得时不时查看报销系统的审批进度。但这样做,看似高效,其实容易出错,还会增加时间成本。

5. 行动清单与复盘

①每周做一次时间审计,统计各项工作的耗时。

②削减低价值工作,把它们委托、简化或干脆取消。

③每季度复盘:记录—分析—调整,如此循环往复,让时间投入与工作重点保持一致。

这样做可以明确工作重点,减少切换成本,把碎片时间聚合成整块时段。

财务出纳看似琐碎,但相信,只要坚持用“记录-诊断-规划-集中-复盘”的方法,就能把时间从“被工作推着走”变成“主动驾驭”,真正成为卓有成效的财务工作者。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