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公正无私,不偏不倚。有春风吹绿草木、春雨滋润万物的时节,也有秋风吹落百叶、霜雪击打万物的时节。不能据此说春仁秋不仁。天地任万物自然,没有对某物仁或不仁。天地视万物如草人草狗,用和废都随顺自然。道没有感情也没有偏爱,它放任万物按照既定规律,永不停歇地运行着……
老子说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有近就有远,有亲就有疏,有仁就有不仁。圣人公正无私,看人一视同仁,处事平等公正。圣人看百姓为草狗,看权贵也为草狗,不注入任何私心,不夹带任何偏见。宋代李清照感叹人世间 :“怎一个情字了得”!情带来了数不胜数的麻烦、苦恼、郁闷和乱象,如果人人视权贵和百姓平等如草狗,何来麻烦!所以古圣先贤精辟总结 : 心不净不生净土,情不重不来人间。
老子说,天地看万物平等一如,无差无别。天无私覆,地无私载。人若能有以万物为草狗的心态和境界,贪嗔痴慢不能毒害人,财色名利不能迷惑人。人人看贫富贵贱无常态,则无人贪权逐利。两千五百多年前老子已经明白草狗和真狗、百姓和君王,都是梦幻泡影,都是各种条件聚集产生的组合体,从某个角度说,都可以等而视之。
老子的“刍狗”学说伟大之至,高明之至,令人不得不五体投地!刍狗是用草扎成的狗,它有用处无感情,让人想得起不留恋。天地以万物和百姓、官员乃至明君贤臣均为刍狗,天地对其使用后,让其自然退出历史舞台。万物都在如梦如幻的变化中,对某人某物某事执着都是痴迷,以万物为刍狗的境界才是最高境界。
老子的“刍狗”学说是传统文化的理论精华,其博大精深,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人都是带着基因、业力和使命自然来到人间的,完成使命后又带着新基因和新业力自然离开人间。刍狗完成祭祀使命后,人们自然使其消失,无心将它常留于世。人与万物一样,完成使命后,天地之道让其自然消失,对杰出人物也无丝毫偏爱和执着,也无心并不能常留杰出人物于人间。
老子的刍狗理论意蕴深远,思想深刻。刍狗由草、人扎刍狗的心愿、扎刍狗的技巧和行为,等各种条件聚合而成,传统文化叫因缘和合。人也是因缘和合的产物,父精母血、基因业力等条件缺一空无此人。人为酬业而来,各自身负角色使命,完成使命后,角色即行转换,带着新基因新业力进入另一角色,如此生生不息永无休止。
老子说: “天地之间,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天地之间象风箱象笛箫,虚处不用时空阔无屈,风箱鼓风时风取之不尽,笛箫吹奏时乐万曲无穷。孔子教人虚怀若谷,胸怀象山谷空旷,才容得下任何人和事。释迦牟尼更重视虚空,他认为虚空无始无终,永不衰老。虚空包含万物万象,万物万象因缘和合成就多姿多彩的世界,多姿多彩的世界如梦幻泡影,到头来也是虚空。
老子说: “天地之间,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天地之间象风箱象笛箫,虚处不用时空阔无屈,风箱鼓风时风取之不尽,笛箫吹奏时乐万曲无穷。孔子教人虚怀若谷,胸怀象山谷空旷,才容得下任何人和事。释迦牟尼更重视虚空,他认为虚空无始无终,永不衰老。虚空包含万物万象,万物万象因缘和合成就多姿多彩的世界,多姿多彩的世界如梦幻泡影,到头来也是虚空。
老子说 :“多言数穷”。虚空宁静是天地间的自然状态,多言多事与天地间虚空宁静的自然状态相冲突,会加速加重命数中厄运的形成和出现。天地养育万物何曾有言?天地昭示人们: 言多者,违大道宁静之根,悖大道不言之本。中华传统文化历来褒沉默寡言和少说多做、贬多嘴多舌和花言巧语。
老子说,多言“不如守中”,多言不如无言。只要老老实实按客观规律做事,无言无为能够无所不为、无所不成。多言不如守中,守中不会导致运数穷困。作为河南人的优秀代表老子,深知守中一定中,不守中一定不中。中庸讲中能够平安长久,中道讲中没有极端偏颇,老子讲守中是保持心的虚怀若谷状态。有中的心态和修养,又有保持中的思维和能力,时时处处没有不中的结果。
老子认为,心中不应有刍狗相、百姓相、圣人相、差别相。释迦牟尼认为,心中不应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有相都是变化的、虚妄的、因缘和合的,都是梦幻泡影。对任何相的执着,都违背客观事实、违背科学道理、违反辩证法原理。把老子和释迦牟尼的话想明白,便消除了痛苦的理论根源和心理障碍。
古圣先贤说,成败得失和顺逆进退,总在遇缘不同。秦代的河南老乡李斯丞相,为国忠贞才华横溢,不幸遇上昏君秦二世和大奸赵高,大恶缘使他被昏君腰斩。唐代的魏征角色和李斯相差无几,尽管也才华非凡,但气节当在李斯之下,他遇到了明君李世民,大善缘使他功成名就。如果李斯和魏征对调一下从政环境,二人的命运或许迥然不同。
河南人说“中”,说出了天地间的大道理和人世间的大哲学,说出了处世之道和做事之要,说出了评判人和事的哲学标准。六祖慧能说,“中”的境界是“心中为一物”,虚空宁静、如如不动。老子说“中”,定义的道德标准是胸怀空谷般广阔。中华传统文化说“中”,是不偏不倚、不走极端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以“中”做人,能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