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教师心中只能放得下正确答案,渐渐的学生就会学会察言观色而忽视思考”,这句话像子弹一样正中我的眉心。几乎在每节课上,我想的都是要让学生尽快的选到那个正确答案,因此会不自觉的用言语,表情,动作等进行暗示,而忽略了学生思考的过程。每一名学生要成长,最好的路径是参与和投入,参与思考,投入思考,才能获得成长。
既然参与和投入是每一名学生成长的路径,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才能保证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又该怎么做呢?根据第二讲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我发现,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不再是滔滔不绝的讲述者,而变成了课堂上的决策者。事实上,做好一名决策者比做好一名讲述者要难的多,更需要教师有较强的专业素养和较多的教学经验。因为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都需要根据学生端的数据反馈做出实时的调整。只有把数据、学生反馈和课堂氛围融合起来综合研判,才能适时做出相对较佳的教学决策,让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更贴近每一名学生。
“我们不能用过去的方法培养现在的学生去适应未来的生活。”教育始终是面向未来的,如果我们希望孩子具有适应未来世界的能方,就必须让孩子学会自我发展,如何自我发展呢?这有赖于三项能力,他们分别是“探究力”,“创造力”,“协作力”。
如何培养助力孩子未来发展的关键能力呢?第4讲给出了其中一个答案,则在项目中培养孩子的创造力。这其中的项目就是指项目式学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PBL。PBL是在真实问题的情境中学习,是从探究问题出发,通过团队的协作,合作产出产品来解决问题。在真实的情境中,学生能自然而然的展现出创造力,从而让学习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