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优越情结
优越情结是自卑情结的产物,努力使自己看起来很强,看起来比一般人优秀的人其实都有着强烈的自卑感。
以自卑情结来说,我们感兴趣的部分是一开始形成之时,但就优越情结来说,我们比较想了解的是它的连续性,也就是动态发展的过程,在研究优越情结及其连续性的同时,必然会看到其背后藏有自卑情结的影子。
在自卑和优越之后,附加的情结一词指的是一种夸张状态,用来描述异常的自卑感和过度追求优越感。
人类毕生都在追求优越感,而这正是塑造人类心智和精神的力量。
假设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有优越情结的问题儿童,这个孩子莽撞,傲慢而好胜,我们会发现,他永远都想超越自身的能力,拿出超水平的表现,我们也都知道脾气不好的孩子,常会借着出其不意的攻击来控制他人,他们为什怎么会毫无耐心呢?因为他们不确定自己是否真的能达成目标,以及他们感到自卑,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够强。好战,具有攻击性的孩子一定都有自卑情结,而他们也渴望能够克服这种情结,但他们的解决方法却好比是踮起脚尖,让自己看的比较高大威武一样,只想靠着便宜行事来获得成就尊严与优越感。
他们会表现出上述的行为举止是因为他们没有发现生命的整体性,也不知道事物的自然顺序,我们不必予以指责,因为这种结果也非他们所乐见的,如果我们质疑,他们这样的孩子,一定会坚持认为自己不自卑,反而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因此我们一定要以和善的态度向他们解释我们的观点,逐步让他们了解自己的问题所在。
爱炫耀的人,只有一个原因——觉得自卑,他们觉得自己不够强大,无法在生命有益的面向上和他人一较高下,也因为这个理由,他们只能一直停留在一些无用的面向上。
精神官能症患者也同时具备自卑情结与优越情结,这种疾病的显性症状通常是优越情结,自卑情结则为隐性症状。
不那么出色的孩子,身上都有自卑情结,而且会不断往优越情结靠拢,只要他们在乎自己之余,也能关心他人,就能圆满解决生命中的问题,但如果自卑情结太强烈,他们会觉得自己仿佛孤身一人,身陷敌营,只能将注意力在自己身上而无暇顾及别人,因此无法培养出同属一体的休戚与共感。
他们在响应社会问题时的感受,无法带领他们找出解决方案,为了寻求解脱,他们踏入了生活的无益面向,我们都知道这不是真正的解脱,因为他们的目的并非解决问题,而是要别人拉他们一把,这这样好生存下去,他们像乞丐一样,异于常人的利用自己的弱势,乞求别人伸出援手。
无论男女老幼,人在脆弱的时候就会丧失对社会的兴趣,转而追求自己认定的优越,这似乎也是人类天性的特色之一,人们都希望不必对社会付出任何关心,就能获得优越感,并据此解决生活大小问题。
不过只有在追求优越的同时,也对社会产生兴趣,我们才能迈入有益的人生面向,拥有美好的成就。
自卑情结与优越情结有一个共同点,两者永远都出现于生命的无益面向。在生命的有益面向中,我们绝对找不到自大傲慢又怀有优越情结的孩子。
优越情结是一种对自卑情结的补偿,我们一定要找出自卑情结与优越情结之间的有机性联结,这种联结表面上看似矛盾,但就像我们之前说过的,其实很符合人性,一旦找出这种联结,我们才有切入点,可以矫正自卑情结和优越情结。
每一个人都有自卑感,但自卑感不是一种疾病,而是刺激人们以健全的态度努力向上发展的力量。唯有当自卑感变成压垮某个人的最后那根稻草,无法激励他从事有益的活动,还让他终日抑郁不乐,阻于发展时,自卑感成为一种病。
优越情结是自卑情结的人用来逃避困境的一种方法,他在觉得“自己不够好”时,反而转了心境,做了“自己最好”的假设,这种虚伪的成就感弥补了他无法承受的自卑。
人们之所以努力追求优越,是因为每个人都有想成功的企图心,只要一切努力是为了追求有用的事物,我们的价值观就不会偏差,而精神方面的疾病正是与价值观的偏差。
正常的人不仅没有优越情结,连优越感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