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真肝脉至,中外急,如循刀刃,责责然如按琴瑟弦。色青白不泽,毛折乃死。真心脉至,坚而搏,如循薏苡子,累累然。色赤黑不泽,毛折乃死真肺脉至,大而虚,如以毛羽中人肤,色白赤不泽,毛折乃死。真肾脉至,搏而绝,如致弹石,辟辟然,色黑黄不泽,毛折乃死。真脾脉至,弱而乍数乍踈。色黄青不泽,毛折乃死。诸真脏脉见者皆死,不治也。
译文:
肝的真脏脉,是由寸口到尺部都绷紧如刀刃,按压时如按到琴弦一样,一旦出现此脉,加上病人面色青白不光泽,皮上毛如折曲状,此为必死。心得真脏脉形,其坚实而有力,按之如摸薏苡子一样,一粒粒的感觉,病人面色赤且黑,皮上毛如折曲状,亦为必死。肺的真脏脉形,其形大而中空无力,如像羽毛触到人的皮肤一样,病人面色白且红,又无光泽,皮上毛折曲,则病人必死。肾之真脏脉形,其跳时力强而有时中止,按之有如用指头去弹石子一样,感觉其很坚硬的样子,病人面色黑且黄,又无光泽,皮上毛卷曲者,病人必死。脾的真脏脉形,柔弱无力,忽快忽慢,病人面色会有黄青色,且无光泽,又皮上毛卷曲者必死。凡各脏见其真脏之脉及色,皆为必死之兆。
原文:
黄帝曰,见真脏曰死,何也?
译文:
黄帝问道,为什么出现真脏之脉会死呢?
原文:
岐伯曰,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藏气者,不能自致于手太阴,必因于胃气,乃至于手太阴也。故五脏各以其时,自为而至于手太阴也。故邪气胜者,精气衰也。故病甚者,胃气不能与之俱至于手太阴,故真脏之气独见。独见者,病胜脏也。故曰死。
译文:
岐伯答道,因为五脏皆受气于胃,此其故也。胃,为五脏津液能源之所在也。五脏之气,不会来自手太阴肺经,都是因为有胃气,而后再输送到肺中。五脏各有其气血流注之时,但都来自手太阴肺经之运送,一旦病邪严重,则人之精气必衰弱。所以严重的病人,其胃之气必然无法与脏气同时贯注于手太阴肺经中,于是就使真脏之气独现。凡独见真脏之脉,此必病邪已完全破坏其脏之功能,故其必死。
原文:
帝曰,善。
译文:
黄帝说,答的好。
原文:
黄帝曰,凡治病察其形气色泽,脉之盛衰,此之新故,乃治之,无后其时。形气相得,谓之可治。色泽以浮,谓之易己。脉从四时,谓之可治。脉弱以滑,是有胃气。命曰逆四时者,春得肾脉,秋得心脉,冬的脾脉,其至皆悬绝沉涩者,命曰逆四时。未有藏形于春夏而脉沉涩,秋冬而脉浮大,名曰逆四时也。病热脉静,泄而脉大,脱血而脉实,病在中脉实坚,病在外脉不实坚者,皆难治。
译文:
黄帝说,凡是治病必细察其外形,精神与气色之润泽,按其脉知何脏为主病,及病情是新病或陈年旧疾,切不可失去治疗的时机。外形气色皆未失真,这是可治之病,如果病人病色很浅,此病易治。按脉时,脉与四季相合时,此病可治,如果脉微弱但内里气血流畅,这是有胃气之兆,可称为易治之病,治之必不失良机。如果外形消瘦精神不振,此即难治之病。正常之气色已失,面皮无光,这是很难痊愈的病。脉变为坚实且盛大,这代表病越深状,如果脉形已反逆四季节气时,此已为无法治愈之病。察知以上四种难治之病时,必须明白告诉家属。
所谓脉逆四时,即春季得到肺脉,夏季得到肾脉,秋季得到心脉,冬季得到脾脉,然后所有的脉形又有时绷紧,有时断绝,有时深沉,有时中空无力且四散者,这就是反逆四时之脉,病情为热症而脉反安静,病人在外表而脉反现大形,病人大量失血而脉反坚实,病生在里而脉却坚硬有力,病生在外表而脉反弱,此皆难治之病,因为脉症不合也。
原文:
黄帝曰,余闻虚实以决死生,愿闻其情。
译文:
黄帝说道,我听说可以用虚实来决定死生,请帮助此点。
原文:
岐伯曰,五实死,五虚死。
译文:
岐伯答道,有五种实症主死,五种虚症亦主死。
原文:
帝曰,愿闻五实五虚。
译文:
黄帝说,希望能听到何谓“五实”“五虚”?
原文:
岐伯曰,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闷瞀,此谓五实。脉细,皮寒,气少,泄利前后,饮食不入,此谓五虚。
译文:
岐伯答道,脉壮盛,皮肤炙热,腹胀,大小便不通,目昏气闷,此为五种实症。脉细小,皮肤冰冷,呼吸短促,大小便失禁,不吃食物,此为五种虚症。
原文:
黄帝曰,其时有生者何也?
译文:
黄帝问,那有时病人有这些症状?为何还活呢?
原文:
岐伯曰,浆粥入胃,泄注止,则虚者活。身汗得后利,则实者活。此其候也。
译文:
岐伯回答道,有五虚症者,而食物入胃,仍可吸收,且下痢止,则可存活。若有五实症之病人,其身汗出,且大小便亦通畅者,亦可存活下来,这就是有死症的患者,仍有生存机会的征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