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一缕催人醒,浑然不知春已深。
杨柳飞花,莺燕啼鸣的日子,我们招远师训处学习团队来到了烟台,开启了班主任培训之旅。
来自大洋彼岸的雷夫·艾斯奎斯,是美国最有趣、最有影响力的老师。他幽默风趣,语言生动,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英语讲座——“调频56号教室,共筑教育梦”。
教育无国界,在场的数百位位教师沉浸在雷夫老师的演讲中,品味着阅读的精彩,感受着音乐的魔力。“学高为师,身正师范。”雷夫老师博学多才,既能够教书育人,又能够走进学生心灵,关爱每一个孩子。
我感到第五十六号教室,不仅是一间教室,更是一种文化,是雷夫老师用自己的人格魅力铸就的教育丰碑。在雷夫老师的教室里,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的孩子们融合在一起,用知识、音乐、戏剧、旅行点燃了学习的火把,找到了通往智慧的钥匙,发自内心的热爱生活,热爱学习。
“宝刀屠龙,号令天下。倚天不出,谁与争锋?”
如果说,主题班会是屠龙宝刀,那么,微班会就是倚天剑神。来自河南的教育名家秦望老师带来了讲座《微班会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微班会”指的是针对性强,花费时间少,解决问题及时,场地不限,自由灵活的一种面对集体的教育形式,它是主题班会的有效补充。
秦老师妙语连珠,会场不时爆发出一阵阵笑声。五百多人的会场鸦雀无声,认真聆听秦老师剖析班主任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1、日常管理:平凡之处见真功。
2、文化建设:班级良性发展的动力。
3、特殊学生:每个孩子都是宏大世界。
4、管理队伍:班主任自我解放的途径。
5、活动组织:班集体建设的粘合剂。
6、主题班会:师生共同的精神生活。
7、家校共育:凝聚班级教育合力。
8、沟通艺术:班主任的核心教育素养。
9、心理辅导:读懂学生的成长需求。
10、案例分析:架设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11、课程开发:点亮学生心灯的魔法。
12、专业成长:远离职业倦怠的修行。
秦老师分享的“毛竹魔法生长”、“褚橙”、“过生日”等故事新颖有趣,不仅使学生受到教育,也让我跃跃欲试,怦然心动。
微班会看上去简单,其实是有技巧的,需要老师们厚积薄发,在工作中不断创新打磨,反复提升。秦老师分享了十个技巧:
1、运用恰当素材。
2、捕捉教育契机。
3、创设德育情境。
4、增强活动体验。
5、植入学科教学。
6、开发微小时段。
7、及时总结点评。
8、融合心理技术。
9、巧借八方力量。
10、预演模拟过程。
有了这十招,相信每一位老师都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迷人的微班会。
山东省著名班主任张利平老师在深度解读《道德经》中为我们讲述了她跟老子学习班级管理的高见:定——让理智自生;静——让智慧自生;慢——让方法自生;和——让情感自生;冷——让悟性自生。
北京教育学院校长研修学院教授迟希新给大家带来的主题报告是《班主任核心素养与班级管理策略探究》。
迟教授善于导入,将理论融合在精彩的案例中。在设计朱自清的《背影》一课时,迟教授制作了微课,呈现了为儿子挡雨的爸爸,为女儿御寒的爸爸,给儿子快乐的“穷爸爸”,捕捉了生活中令人感动的瞬间,拉近了课文与生活的关系。
“SAB”式学习,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比喻,迟教授用蜘蛛、蚂蚁、蜜蜂来比喻学习,让大家做B式自主学习的人:学思结合、学用结合、学创结合。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秉承师道,提高师艺,怀着一颗学习的心,我们一行收获满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将所学化为知识,转为实践,提升教育理念,提升核心素养,做一名智慧型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