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客观期
基本能力、学习习惯、基本学习方法欠缺,所体现出来的客观问题,如题目不会、作业比较慢、上课分心走神等,但愿意学习。
客观问题严重程度受实际能力、方法、习惯掌握情况影响。
因此为避免孩子厌学,需要在入学前,观察评估孩子适应于小学学习的能力、方法和习惯。
能力包括专注力、语言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现在很多学生都会提前学习知识,基本的知识是否具备也需要关注一下,尤其是拼音和数的概念。
习惯包括是否服从指令;是否清楚课堂基本规则以及遵守情况;还有就是早起与每天的作业习惯。
方法最重要的是遇到问题可以怎么做,比如不会的时候,与小朋友相处时出现困难如何处理等。
进入小学后,孩子是否出现相关的问题,更容易被发觉,孩子出现上述提出的问题。一旦发现出现一些问题,关键是帮助孩子养成习惯和提升相关能力,避免一味指责。
一旦帮助不及时,或者有更多指责,就会进入下一个阶段。
-- 02 --
敏感期
此阶段特点是:会按照家长或老师的要求去写作业,但不敢单独作业,担心自己遇到问题;学习时战战兢兢,遇到问题时,开始出现烦躁的情绪,成绩不稳定。
有两个容易发觉的指标,一是自己即便做对了,也不敢确认;二是不敢开始有一定挑战性的题目。
此阶段需要家长给孩子更多积极反馈,告诉孩子的亮点;当孩子出现担心或烦躁时,家长需要接纳孩子的感受,并帮助和鼓励孩子突破。
家长不可以因为孩子一时无法建立自信而着急上火,即便是为孩子着急的情绪,被孩子发觉也会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
更不可以对孩子发脾气,表现出强烈的失望情绪。一旦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孩子厌学就可能变得更加严重。
-- 03 --
排斥期
这个阶段特点是:开始不愿意主动去学习,能拖延则拖延,需要反复提醒;过程中,学习效率较低,错误多,遇到问题会逃避,或隐藏问题。成绩下降,开始需求其他方式的放松,如玩耍或玩游戏等。
一般情况下,三四年级开始出现这样的情况。现在有低龄化的趋势。
排斥期孩子的表现令家长疲惫不堪,更容易爆发激烈的负面情绪。
可不得不说,此时更需要家长保持情绪稳定,保持耐心;同时还需要坚守一定的底线,比如作业肯定要做,错误的需要订正等。
家长需要想办法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上的难题,如果家长无力帮助,最好能够请“外援”帮助孩子。家长主要精力放在与孩子的相处上。
温和而坚定,是这个时候家长需要做到的基本要求。不得不说,这很难。
如果家长无法做到,孩子厌学就可能进入下一个阶段。
-- 04 --
厌恶期
此阶段特点是:不愿意学习,提到学习就会发脾气;需要反复催促,甚至更严厉的措施才会去学习;学习效率极其低下,不在意质量,成绩差。开始更多时间放在玩耍或手机上。
这个阶段很多家长已经没有办法,孩子面对学习,多数只是应付老师和家长。
家长的每一句话,都会成为孩子对抗的点。实在没有办法,也是以“最低标准”完成作业。这样更容易引起老师和家长的不满。
这个阶段较好的做法是让别人来处理孩子的学习,甚至是亲子关系。父母最好不要与孩子提起学习,周末安排亲子出游或运动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多表达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关爱。
总之需要保持这样心态,即便明天孩子不上学了,也不耽误自己爱孩子。这一点特别关键。
否则,孩子就会进入更加严重的状态中。
-- 05 --
逃避期
不再学习、不愿交流、沉迷其他事务,如手机或电视等;严重的会逃学或不愿意去上学;甚至人际关系也变得糟糕。
学习成绩已经不是关注的重点,而是孩子的身心健康。
这个阶段,往往需要外界专业人士介入,如心理咨询等。学习已经不再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这个阶段非常危险,身心健康需要重点关注。如果不及时处理,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会极速下降,是真正难以适应社会生活的那种程度。
家长更多是关注孩子的吃饭睡觉,但又无法强求孩子,每天能按时告知孩子准备好了吃喝就好。每天尝试与孩子说两句,且更多集中在日常的互动上,不能有任何明确的要求。
回望过去,家长不再期望孩子学习上能怎么样,一切都不那么重要了。
不管孩子处在哪个阶段,想要孩子改变,更多是改变自己的意识,一切重在良好的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