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语文课,怎样算好课?我认为师生、生生言之有物、下笔有神、听之耳顺即可达到语文“听说读写”工具性的实践。语文课有别于其他学科最大的特点便是灵活多样,活色生香。课堂上丰富多彩的语言、畅快流利的表达、娟秀潇洒的书写以及师生口吐莲花的言谈、耳朵与目光的倾听,学生敢说能说会说,老师善讲会讲,整堂课听完回味无穷,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这便是最好的证明和满足。
近日聆听了一堂班级读书会,年轻的刘老师轻松自然开启了一趟成语故事的阅读之旅。开课伊始,刘老师用“花”字与孩子们进行飞花令,教师丰富的诗词积累与孩子们事先准备的诗句PK,大战十几个回合足见师生丰厚的积淀。这丰富的积累自然源自读书,老师恰到好处的引题,走进“班级读书会”,自然过渡,毫无扭捏之态。与书有关,围绕阅读,第一个环节便是名人竞猜,教师列举了一些学生已知的作家,通过逐条展示特点的形式,让学生竞猜,一时间,孩子们热情高涨,参与兴趣被充分调动,在这里,当然是阅读较多的学生一眼便从第一条信息中认出作家。教师相机的点评,更是对学生课外阅读的促进与提醒。接着老师通过图片猜故事,猜寓言故事等方式,将“成语故事”为主题的班级读书会逐步渗透,学生温故知新,自然衔接到成语故事的分享会里,在脑海搜罗读过的故事。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分享交流中,三年级孩子稚嫩的童音分享故事,无论是语言组织还是肢体表达,各小组精英们都令在场听课老师惊讶,学生的语文素养不言而喻。这不是单单的表演课准备的出彩,这是长期积淀积累的结果,从师生“诗句”问好以及每过几分钟教师随口一句古诗词学生随机答下句提升注意力并调整坐姿。学生注意力提升与古诗词背诵同步进行,一举两得。教师长期坚持有意识的渗透古诗词,学生自然而然对古诗词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师生良性互动,让课堂活色生香。发现总结环节,教师带领学生从体验学习中,总结汲取营养,其实是对本次“寓言故事”班级读书会的总结,谈了一节课的寓言故事,究竟寓言故事是什么样的呢?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悟,将寓言故事的特点总结出来。最后的展示环节,则是阅读达人的专属秀场,既有学科实践活动的展示,还有学生自告奋勇的故事分享,整堂课没有一丁点娇娆造作,活动形式丰富多样,开放有序,活而不乱。学生自由展示,教师相机引导,通透干净,利索简明。让听课的我们也觉得是一种耳目视听享受!结尾时精美点题的总结板书,也为课堂平添一份魅力!
课后回味,大家都觉得这个班学生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阅读理解,语文素养都在课堂表现的细节里。其实,不难发现,丰富的阅读量才是语文课活起来的关键。一节公开课可以多次演练呈现完美,但是,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是一时半会装出来的。同行的张老师说,这个班的孩子就是特别爱读书,美术课上画完画就自觉地捧起了书。翻看学习成绩,这个班语文成绩高出其他班七八分就不足为怪了,细节可见一斑。阅读习惯一旦养成,那便是最好的语文学习助推器,课堂内外,师生的共生,共长,决定语文课的高度和深度。依赖课文与基础知识,只是应试的模板,更高的发展,应是内心自觉阅读带来的无意识潜在的能量生长。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轻轻的捧起书,悄然开始阅读,无论何时,只要开始,便是站稳了语文课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