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星期一,农历腊月初八,天气雪。
01,腊八节的来历
昨晚,贺局拉我加入24节气及传统节日生活生产记录群,这是一件好事,深感惊喜和荣幸。
不少好友拉我到他们的写作群,有几十个,但里面都是写作高手,不适合我,看看他们的大手笔,对自己是一种威压,反倒什么也写不出来了,觉得写什么都不行。
贺局建的这个群,就是自己村里的人,街谈巷议式地记录自己的生活,可算作生话素材的积累。
记得肖复兴说过,普通人写普通事,也算散文的一种,或者说就是自己赋予自己记日记的权利吧。
喜悦之中我把贺局发来的微信读给老伴听,她没读过书,听不懂,我说就是写写一年四季每个时节我们是怎么过的。明天正好是腊八日,我就先写写咱村的这个传统节日。
老伴说,冬至是驴生日,腊八日是小冲的生日。
小冲的就是麻雀,本地人管麻雀叫小冲的。说麻雀有人不知何物,说小冲的老幼皆知。
老伴没知识有文化,她知道我们为什么要过腊八节,老伴说,远古时期,我们不会种谷,《诗经》里讲的“黍稷重穋 禾麻菽麦”这里可没有。人们最初播种谷子,是一只麻雀在腊月八日这一天偶然衔来一粒谷种,散落在石缝里,便长起一菶谷子,结了沉甸甸的谷穗,祖先就用这个谷穗开始播厥谷子,王金庄小米养活村人并闻名于世,就是从这一天开始的。为纪念麻雀的功德,全村人都要在腊月八日,做一顿小米加豆籽稠饭吃,给麻雀过生日。
稠饭做好,先盛在碗里,放在天帝窑供养,再端到房顶,供一群群飞来的麻雀嚼食享用。
02,童年的腊八日
我们的村子西高东低,座落在太行深处两山夹着一沟中,正沟一条河将村子一分为二,大部分村民居住在河北面的石板街左右向阳处,中农,富裕中农较多,北坡上的圪瘩当,更是有底的圪瘩户的聚集地。圪瘩户就是有底户,圪瘩户居住的这一区域叫圪瘩当。上面叫圪瘩嘴,下面叫圪瘩口。
贫穷的年代里,有底的圪瘩户仍有多年旧存的谷子,这种谷子磨出的小米,不是黄灵灵而是白生生的老白米,腊八日这一天,是可以做小米豆籽稠饭的。有底户的腊八节是真正的腊八节。
贫穷的年代里,困难户的腊八节是怎么过的呢?
河以南不太向阳,小部分历史不太久远的新住户住在这里,马棚、羊圈、剧场、打谷场大部分也在这里。我们戏楼场有三户,我们住戏楼的厨房,南邻居住戏楼对面的献殿,好在我们并没有睡碾房住破庙的自卑意识。
每年的腊八日,母亲做一锅南瓜不溜,锅里煮一些豆籽,这就算腊八粥胡弄过去了。南爪不溜就是水煮南瓜做成的糊糊饭,里面只有一点点小米和豆籽。现在的孩子们都体会不出没米下锅的穷日子。是啊,现在孩子怎么知道我们辛酸的童年呢?怎么能知道吃不上豆子稠饭的腊八节呢?
03,篱麻黑小豆,拳拳慈母情
如今的腊八日,生活改变了,不用再拿南瓜不溜胡弄儿女了。都可以撑展肚子吃上豆籽稠饭了。
大儿在县城,二儿在省会,奶闺女在首都,腊八前,他母亲让我给他们寄去各种豆子,用食品袋一样一样装好,用心地分门别类地装着大包小包。
往外邮一件不能超过5斤,她说样数多,5斤装不完,那就两件10斤走。
我告诉奶闺女准备收两个邮件,她问我邮的什么,我说邮的篱麻黑小豆。她问篱麻黑小豆是什么豆,我告诉她篱麻黑小豆不是谋一样豆子,篱麻黑小豆是所有豆子的总称。
王金庄种子多样性,仅小米豆类就有50多种,女儿虽然是北京的记者,但从小离开了村庄,对这种子文化是欠缺的。一说篱麻黑小豆,村里人都懂,她却不知道。
儿女进城远离村庄,不论走多远,都在过同一个腊八节,都是一样的乡村气氛。
篱麻黑小豆,拳拳慈母情,你们体会到了吗?
04,豆籽稠饭
腊八节是一个传统节日,家家户户都吃豆籽稠饭。豆籽稠饭是“一锅的饭”,将小米、豆籽、山药、红薯等一并搁入锅里,焖成干饭。另一种做法是炒炒菜再添水下米,做成“香稠饭”,也不算复杂,人人都会做。
有人不喜欢稠饭而喜欢闷饭,焖饭要做两锅,一锅焖米,一锅炒菜。今天我老伴就是做的焖饭。
她先把豆籽放铁锅里,在煤火上煮好,再将豆籽和小米一并放到电饭锅里去焖。
豆籽有画皮豆角籽,黄没丝豆角籽,黑籽豆角籽,肉豆角籽,紫豆角籽,白皮豆角籽。我看好这六个品种,各有各的味道。
豆角籽只吃当年种的,旧籽既不好煮,吃起来又不绵,都要卖掉。
菜也很简单,尤其我老伴,猪肉鸡蛋味都不能闻,那就是白菜山药萝卜条,粉条豆腐和碗子。
油也不愿吃商店的油,生怕买了地沟油,喜欢自己地里产的花椒油、核桃油,更喜欢引的油,都说吃引的油不会感染奥密克戎。
小米我们焖了红谷小米,这个小米适合煮粥不适合做焖饭,软软的,以后做焖饭要焖黄谷小米。
豆籽稠饭好,焖饭也好,香!有劲道!扛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