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注释】
1) 兴:一说是诗的比兴(教材依此解释,引申为培养联想力);一说激发感情的意思。《集解》引孔安国注:“兴,引譬连类。”朱熹《四书集注》:“感发志意。”这是说诗对读者的思想感情有启发和陶冶的作用。
2) 观:观察了解天地万物与人间万象,提高观察力。《集解》引郑玄注:“观风俗之盛衰。”朱熹注:“考见得失。”这是说诗能够帮助读者认识风俗的盛衰和社会的中得失。
3) 群:锻炼团结性;《集解》引孔安国注:“群居相切磋。”朱熹注:“和而不流。”这是说诗能够帮助人们互相切磋砥砺,提高修养。
4)怨:《集解》引孔安国注:“怨刺上政。”这是说诗可以用来批评政治,表达民情。
5)迩[ěr]:近
【译文】
孔子说:“为什么学生们中没有人来研究诗呢?读诗,能培养联想力,能提高观察力,能锻炼团结性,能学会讽刺的方法。近的可以用诗中道理孝顺父母;远的可以用诗中的道理来服事君主;而且还能知道很多鸟兽草木的名字。”(翻译参考杨伯峻《论语译注》)
“小子”指的是弟子、学生们;诗,指的就是《诗经》;“兴”,起兴,就是联想和想象,诗里面可以表现一个人的形象和想象。“观”就是观察、观赏、观点,就是可以表现一个人对世界的看法。“群”,在现代语言来讲,就是有某种沟通的作用,通过文学作品,通过诗歌,增加人和人之间相互的沟通。比较妙的,就是孔子说也可以“怨”,孔子挺开明,怨是什么意思?就是可以讽刺,就是发点牢骚,《诗经》里面很多是民谣,讽刺当时的政治民生。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学诗的目的也在于应用。像纸上谈兵的赵括,虽然熟读兵书战策,却不能发挥实际作用,虽多又有什么用呢。孔子说学了《诗经》得用到生活中去,近的可以用诗中道理孝顺父母;远的可以用诗中的道理来服事君主;而且还能知道很多鸟兽草木的名字,增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