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知道怎么办——读《童书里的教育学》2

我们都知道讲故事比讲道理有用。

我和两个孩子从6月15日开启了共读时光,每天晚上我都会为他们读故事,根据他们的年龄,我选择的是儿童小说。一方面是希望我家老大(三升四)能够在故事的讲述中,进入故事,爱上阅读。另外一方面是希望我家小儿子(中班升大班)在讨论当中感受故事当中的趣味。

目前我们读了4本书,希望能够坚持下去,挑战100本。

虽然是读故事,但是在读的过程当中,我发现有时候也不能够完全按照内容来讲,比如对话。有时候是需要调整一些语序的,还需要适当的加上一些肢体动作和表情,为了更能够吸引他们进入故事。

当我停下来,让他们猜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的时候,我发现小儿子往往更能投入到故事当中,更能积极的去想,甚至是不加思索,脱口而出,这样的想法更接近于他当下的思维,没有对错,就是顺着故事说。而大儿子有时候需要想一想,感觉他已经没有了那种天真可爱和单纯,考虑问题的时候好像总要顾虑一下,感觉总在想我说的对不对。

当我意识到这些的时候,最近几天在读的过程当中,我会有意识的停下来问一问老大,让他说一说他的想法,希望能够打开他的思路,不要被思维模式所限制住。有时候我也会给一些提示,让他们的猜测更接近故事,也是为了让他们能够在故事当中除了感知乐趣外,还有猜中故事接下来发展的喜悦,其实也是一种阅读策略的训练。

今天看第2个内容,徐莉老师给了我一些新的启示。

1.根据孩子目前出现的情况,可以有选择性的来读书,也就是建立故事库。要建立故事库的前提是,我们要准确地观察到孩子目前的行为问题,另外一方面我们的故事库里要有足够大的储存量,要依靠父母的储存量,除了要加大自我的阅读量,还要要多搜集相关的信息,多学习。

2.学会合理的运用故事库。

运用故事库有这样的一些方法:

可以从故事开始。

可以运用故事帮助孩子辨识情绪。看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了。有一次小儿子大发脾气,当天晚上给他读的绘本就是《我变成了一只喷火龙》,读完之后他说了一句话,让我现在都记忆犹新:“你不就是觉得我刚才发脾气了吗?”其实孩子什么都懂,关键是我们要进行引导。

运用故事替代说教。

运用故事替代训斥。

利用故事表达期望。

相信故事的魔力。

 

《为爱朗读》记录了父女3218天的共读之旅。我和孩子的共读到今天刚好一个月,抛开所有的期望不说,仅仅就是这样读故事,就很美好。孩子们非常期待睡前的故事,已经成了我们现在的睡前仪式,相信故事能够带给我们改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