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Grace of Divine
在祥和梵咒里,上师说Ma vidvisavahai让我们不去憎恨彼此,为什么?他可以直接说不要憎恨任何人。老师,上师心中有任何的怨恨吗?没有。
那么他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上师了解心智如何在运作,心智总是把内心的东西往外投射。学生内心存在不完美,他会看见到处都不完美,这是他将内在的不完美往外投射。这时若有人说,「只有你是不完美的。」他不会接受,还会说,「不,我没有不完美。其它一切才不完美。」上师只好妥协,「好吧!我们先不讨论这个。」
古代的圣人、心理学大师们多么奇妙,他们了解心智怎么运作。外在的一切发生,都是我们自己内心的投射。有虔信者在唱场时说,「你老是生我的气!」我说,「什么?你在生自己的气,却将它投射到别人身上,你是不是在生自己的气呢?」对方回答,「是的。」他说:「大家都在生我的气,古儒吉也在生我的气。」我说,「我根本没时间去想那些,我干么浪费能量在那样的事情上,我才没那么愚蠢。」这是真实的,心智试图将自己投射出去,而心智所投射的又将变成事实,这让它觉得事实就是那样,因此恶性循环。你在别人身上看见不完美,接着开始看见自己不完美,因为看见自己不完美,你就生气,之后你又看见别人不完美,它就这样循环下去。因此上师说,「让我们团聚在一起,共同去享受。」上师给出保证,「我与你同在,我了解你的情绪。」
有两种状况,第一种是学生把上师过度理想化,学生说,「我无法像你那样,你能办得到,但我只是一个凡夫,永远做不到像你那样。我有自己的情绪,心情会起伏等等。你能很平衡,稳定在很高的境界,但不要期望我也能做到那样。」完了,学习就此停止,不可能有任何的进展或进步,因为你自己认为那是不可能的。当你认为那是不可能的,它就真的不可能;当你认为这是可能的,它就变得可能发生。在另一种状况下,好的老师总是牵着你的手对你说,「我跟你在一起,我了解你,我也经历过同样的状况,你知道我有多少的问题吗?你有问题,我也有问题,没关系,让我们一起行动,我与你同在。」这样的保证是老师最了不起的技巧。他们不只是说教,「你必须这样做,否以你会下地狱,你会…」不,他们绝不说你一定要这样做,他们会说,「来来来,我是跟你在一起的。」一步步地引导你到自己的目的地、自己的殿堂。他们说「让我们聚在一起,不去憎恨彼此。」上师不会憎恨任何人,他只想让学生体认到内心的倾向,「以任何方式去憎恨任何人或事是没有意义的。祝愿我们的内心、灵魂及环境都是祥和的。」
知识只有在祥和下才能绽放开来,祥和永远无法出现在相对的世界里。这是为什么相对的世界被称为幻相(Maya),因为冲突是相对的世界的语言,冲突是相对世界的本质。这个世界由五大元素所组成;火与水总是相互冲突,空气与火也是冲突的。只要风吹,火就会熄灭。除了空间(Akasha)元素,其他元素总是相互冲突却又共存。没有空气,火无法存在;没有火,水不可能存在,因为水会变成冰;没有液体、流体,火无法存在。这个世界是由这四个相互冲突的元素所组成,因此,人们及世界总是处在冲突中。
是什么诱惑会阻碍你去认识极乐及永恒的本我?有四种障碍、欲求(eshanas)。
第一种是Putreshana对于子孙的挂碍;我的儿子、女儿、小孩..
第二种是Vitteshana对于金钱的挂碍;钱、钱、钱,钱比什么都来得重要。
第三种是Lokeshana对于名望的挂碍;别人会怎么想我,大家都认为我很不好。或认为我很了不起,我必须去维护这个名望,渴求别人的关注,对名望、声誉、认同的渴求。
第四种是Jeeveshana对于寿命的挂碍;我想要长生不老。
这四个挂碍就像一堵墙,阻隔你与本我,阻隔你与真实的本性。
现在死神正诱惑着那吉给达,「我可以给你很多的金钱、名望,你可以永远做国王。」为了去测试这个男孩是否能跨越信些挂碍,是否真的想知道死亡究竟是什么,真的想去探究死亡的奥秘,死神给出各种的诱惑,「我可以给你所有这些,但却请不要问我死亡的奥秘。拿取任何你想要的,财富,名誉——只管拿」。但聪明的那吉给达说,「不,这些东西都是短暂的,别人对我的看法有什么好在意的?」快乐课程的知识:不要成为别人意见的足球。他们认为我是个没用的人或很棒的人,那又怎样!我完全不在意!
有两种「我完全不在意」,第一种是出自挫折感说,「我完全不在意」另一种则是你带着笑容说,「我完全不在意」很多人之所以放弃,是因为它行不通或因挫折感而放弃。出自挫折感的「我不要了」并不好;但是带着笑容的「我不要了」是明智的。出自挫折感、痛苦或苦恼的放下,根本就不是放下;带智慧的放下,了悟一切究竟是一场空,并没有实质的内容、没有任何的喜悦,这才是真正的放下。这样的放下,你不会逃避,就算他们还在那里,你不会在意;如果他们不在那里,你也不会在意,他们已经不再困扰你。
sreyas ca preyas ca manusyam etas tau samparityavivinakt dhirah;
sreyo hi dhiro bhipreyaso vrnitepreyo mandoyoga-ksemad vrnite
当那吉给达受到各种诱惑,「你可以成为世界之主、王者之王、享有世间的美女为你歌唱舞蹈。」他带着笑容说,「不,我只想从祢身上知道死亡的秘密。」当男孩如此地坚持,「我只想要最高层次、最究竟的东西,不要任何安慰奖。」死神因此感到很欣慰,这真是一位很好的学生、真正的求道者。
死神被他的耐性与坚持感动,于是祂就赞扬那吉给达,
sa tvam priyan privarupams ca kaman abhidhyayan naciketo tyasraksih naitam srnkam vittamayim avapto yasyam majjanti bahavo manusyah
duram eteviparite visuci avidya ya ca vidyeti inata
vidyabhipsinam machiketasam manye na tva kama bahavo lolupanta
「当我赏赐你各种享乐,你仍然选择要解脱之道。享乐与解脱各有其道,当人们追求解脱之道时,享乐会随之而来;若人们只是追求享乐,却只会得到痛苦。不仅只有痛苦,同时也被剥套了达到最高的境界的机会。你选择了解脱之道,你也将获得其它各种享乐,它们会跟随你。」选择知识之道的人是幸运的,因为他将同时取得知识与享乐;如果你只选择享乐,将被剥夺,获得最高的知识的机会、这美妙的知识,它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权利。
这是死神阎玛说的,真是太美了!「我认为你是值得被给予这些教诲的人,没有任何的享乐能让你分心,你的注意力只在实相上,完全没有放在金钱、权力、地位、名望上面。」有句很美的梵文谚语说,对人来说,享乐是最重要的事。食物、性爱与享受都很重要。而更难逾越的是名望与认同。一旦你拥有了,就很难摆脱它。很多人都深陷在这两者中——享乐与名望。勇者能穿越名望,他们不担心,因为他们知道这一切都是短暂的。人们会怎么看你?人们根本就没有这个闲功夫,他们很快就抛之脑后。
avidyayam antara vartamanahsvayam dhirah panditam manyamanah;
sandramyamanah pariyanti mudhaandhenaiva niyamana yathandhah
绝不要让转瞬即逝的享乐诱惑妳。愚昧者执着于他们的无知,而聪明人执着于自己的自尊,这些受蒙蔽的人,自豪于虚幻、徒劳无功的学习,不断盲目循环。
那些自认为很勇敢的学者,其实只是在无知当中,盲目循环罢了。有些人东学一点,西学一点,得到一点名气之后,就飘飘然了。有人得了个奖以后,以为自己有了不起的成就。学者有一般人所没有的惰性(Inertia),他们认为自己很聪明,所以很容易陷入某种惰性当中,这是最危险的,无知而自以为是,那就完了!这些人永远无法看见自己的不完美,却以为自己是完美的,他们因此停止学习了。
sravanayapi bahubhir yon a labhyah srnvanto pi bahavo yam na vidyuhi ascaryo vakta kusalosvalabdha ascaryo jnata kusalanusistah
清醒过来吧,在这个城市就住着数百万人,其中只有少数人有机会听见这个知识,只有少数能走在灵修的道路上。而这少数有机会听见这个知识的人中,又只有少数能掌握它。讲述这个知识需要一些技巧,它是如此地抽象,竟然有人能将它表达出来,真是令人赞叹。更令人惊叹的是,竟然有人有如此的技巧能吸取这个知识。
manusyanam sahasres kas cid yatati siddhaye
yatatam api siddhanam kas cin mamvetti tattvatah
克里希那在薄伽梵歌里说到,「在数百万人之中,只有少数人在灵修;在灵修的人当中,只有少数的人认识我。」只有少数人真正到达目标,明白这个道理,这本身就是一个惊叹。只是透过听许多场的演讲、阅读或做些练习,是无法明白的。
nayam atma pravacanena labhyo na medhayana bahuna srutenaivamevaisa vrnutetena labhvastasvaisa atma vivrnute tanumsvam
这会造成挫折感。那我们该怎么办呢?急着想要领悟它,这本身就是一个障碍。经典上说,用你的理智、我执、努力都无法领悟它,你只需要放轻松!这是多么令人惊叹的事,你愈是深入观察,就越是惊叹这个惊叹是祂的根本,「哇!」当你内心出现惊叹,就不会有挫折感;当你有挫折感时,内心就不会有惊叹,不是吗?当你内心出现惊叹时,你不会想去抓取任何事物,也不会有挫折感。在世间,你习惯抓取,想要金钱、名望等,你试图去抓取所有的东西,实际上却什么都无法取得,一切便从这个过程中消失。但是在这条道路上,当你无法作为时,就只能处在「哇!」的惊叹中,此时就没有挫折感。
vismayo yog bhumika
惊叹是瑜伽的序言,是与神性、意识合一的第一步。你到大峡谷能做的仅仅是「哇!我的上帝,这太棒了!」,无法把它带回家。世上任何宏伟之物都超越你所能抓取,但我执却想抓取一切,甚至想抓取上师,「古儒吉,照我说的做就对了」却不是「我会照你说的做」,上师的工作不容易。本我的荣光只能透过神性的恩典来显现而非努力;你只能尽力去做,然后是恩典让它发生。
有一个故事,拉玛(Rama)王国被公认为对一切众生都是非暴力、正义及公正的。曾有一只狗走在街道上,有人拿石头丢牠、驱赶牠,因此那只狗就找拉玛讨公道、要求动物权益,「那条街道是供大家使用的,我当然也能走,为何有人拿石头丢我,不让我走呢?」拉玛听完说,「没错,大家都能走在那条街道上。」那个时代,就连马、大象都走在街道上,当然狗也有使用权。而且那时,受害者可以决定犯错者的惩罚。他们问狗,想怎么惩罚这个人?狗说,「让他成为静心所的负责人。」拉玛想这真是个奇怪的要求。狗说,「我的前世曾是静心所的负责人,但我认为做狗比较好,按照我自己的愿力,我变成一只狗。所以让他也去经历这一切,让他变成静心所的负责人。」
有很多人听过灵性知识,或已经走在灵修道路上。但要有所成就却很难。快乐课程教导我们,「对立的价值是互补的、接受人们的本貌、不要成为别人意的足球,不要看别人错误背后的动机、活在当下。」你需要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实践与精通这些知识。别以为上过一次课、或教过很多次课,你就能精通这个艺术。整个人生就是一场挑战,将这五个知识与你的生活结合,是一辈子的挑战。
心智会用各种方法、理由与借口逃脱,因此,尽管有关本我特质的指示已经给出,心智仍被厌恶、渴求、失望、愤怒等等的负面情绪所蒙蔽,它仍然无法沉淀安定下来、无法被唤醒。让心智处在空空洞洞的状态才是正确的。
死神说,「希望能有更多像你这样的求道者。」不是只有学生会祈求寻得一位好老师;能收到一位超越逻辑与学识的学生,也会让老师感到开心与庆幸。当你认为自己的逻辑很正确时,就看不见另一面的光彩,你的逻辑会让你裹足不前、原地打转,因为你会用逻辑合理化自己的作为。当你认为自己是正义的,就会觉得别人都是错的。很多时候是我们的正义感为我们带来悲伤。「我是对的,我非常好」,你把别人都当成犯错的人,把这个世界与人们都视为罪犯。
有位少女酗酒、吸毒等等,当她觉悟时,开始责怪她的母亲;她以前责怪母亲太严厉,现在却责怪母亲不够严厉,为什么会让她误入歧途。母亲陷入两难不知如何是好,当她严厉看管女儿时,女儿责怪她并离家出走。她还能怎么做?把女儿绑起来不成?当女儿恢复理性,却回家去责怪家人,「为什么没对我严厉一些?都是你们的错!」女儿和母亲都很迷失。
你们能够明白那种奇怪的状况吗?有数百万的人,正处在「你应该为我负责的状态里,这都起因于他们的逻辑。有许多人透过有限的逻辑来看待事物,会去合理化自己的行动与态度,认为自己是对的,就像坐井观天的青蛙。
那吉给达说,「我知道世俗的财富都是短暂的,我绝对无法透过它们成就永恒的生命,因此我已经放弃所有对世俗财富的欲望,要透过祢的指导来换得永恒的生命。」他意思是说,「请讲重点吧!我赞美祢,祢赞美我,祢一直在拐弯抹角。」
死神也是神明。死亡并未被看成是邪魔,祂是神性的一部分。祂是神性的,充满慈悲的、并未被看成是残忍的。
死神说,「智者透过静心了悟永恒的本我。本我是超越所有的感官觉受,蕴藏在内心的洞穴里,远离痛苦与享乐」。本我隐藏在内心的洞穴里,了悟的人就能超越所有的享乐、悲伤与痛苦。记住这句话:痛苦就是远离本我。就是这么简单!什么是痛苦呢?远离本我就是痛苦;祥和就是与本我的连结。整个创造界都是由一个实体组成,你的朋友与敌人,都是由相同的实体组成,是不是很震惊呢?你组成的成分与你所喜欢、不喜欢的人一样。除了祂,没有第二种成分,一切都是由一个实体所组成,只有一个本体存在,放轻松吧!这个星球上除了你没有别的存在,其他地方也一样。为了说明这些,死神首先得说:「超越逻辑来看待事物!」因为我们的理智,逻辑,正义感会制造障碍,说:「不,不,不是这样的。这不对
今天处在科学的时代。今天的量子物理学也有同样的叙述,说整个世界只不过是一个波动函数而不是粒子,一切只不过是波动。
现今世界上其中一位最伟大的科学家杜教授(Hans Peter Duerr),曾先后到过德国与班格罗静心所,他的解说令人震撼,他说,「若世界没有三个要素就根本不存在。」他用类似风扇的由三个球组成的混沌摆来说明,如果只有两个球就无法永久转动,当有三颗球插在三根棒子上,才能一直转动,因此世界需要有三样东西,才能永恒地运转下去。我真的感到非常震惊,因为克里希那在梵歌里也说,世界必须有:悦性、变性及惰性,三种属性的能量才能存在,只要缺少其中一者,世界将会消失。为了让世界能继续存在,悦性、变性及惰性必须共存。接着他又说了一个很美的东西,「古儒吉,我研究物质三十五年,才发现物质并不存在,我所研究的东西竟然不存在。我学生时期还曾参与美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制造计划。但是,现在当我演讲时,人们以为我在谈论佛学。」我们正置身于一个很幸运的世代,今天就连逻辑也已经与灵性法则握手,无论是透过科学或灵修,我们都能获得自己所寻求的解脱。一切物体及人类都是波动,没有别的。
身体、心智都有局限,好的念头、不好的念头都会出现,情绪来了又去,这没什么了不起!有时你的快乐、难过并不是自己的,而是别人的情绪停留在你的身心。身心的结构就会发生这样的事。我想要摆脱它,我想要变得纯净。」这会是另一个问题。那些波动现在来到你身上一会儿,那又怎样呢!你需要勇气与胆识。这些情绪来来去去,去观照那些出现的情绪。即使有时你做出情绪性反弹也没关系,这也结束了!千万别懊悔,「噢!我产生情绪性反弹、做了这个…」别苛责自己,没关系,结束了!你只要记着一件事:回到当下。当情绪突然出现在你内心里,「噢!我不该这样,我是一位求道者,在灵修、练净化呼吸,怎么还会有妒嫉,我的天啊!」不,别这样,你必须很有技巧地穿越它。什么技巧?回到当下。「情绪来了,没关系!」回到当下,对当下的纯真有全然的信心。你能记住这一点吗?你的灵性、内心是纯真的,所以不用在意心智里所发生的事,去相信你当下这一刻灵性的纯真。
为了显示这一点,往世书(Puranas)里提到神明也会生气、难过与妒嫉。这些情绪会出现又离开。即使神明也会有这种情况。这只为了让你知道,神性就在你的内在,不要被心智里正在经过的情绪损害了神性。不要在内心预设「不该有情绪」的理想状态;如果情绪来了,就让它来,顺其自然,你们明白吗?不要苛责自己。通常我们不是苛责别人就是苛责自己。这种平衡就像走在剃刀的边缘。不要去苛责自己或他人。情绪、心智要出现,就让它出现,有什么大不了的!你发脾气、难过、伤心,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当下这一刻,你的本体是纯净的、纯真的。紧握着祂,你会意识到其他的一切都只是幻相。什么是幻相呢?它是虚无、短暂、来了又去、不会常存、无常的。幻相会出现并试图抓住你,但你要优游在它之上。就像你在海上游泳一样,海浪拍打过来,你用冲浪板游过去,你无法阻止海浪,但你有冲浪板。一个会街浪的人,他们知道浪来了,他们会冲在前头。
因此在任何情境下,都不要责怪自己。知道自己不只是身体或心智而是永垂不朽的本我、神性存在的本源,这就是找到喜悦的源头,并安住在喜悦当中。我看见喜悦之门正为你开启,祂不会对学生说喜悦之门「已经开启」,而会说喜悦之门「正为你开启。」上师这句话,能带给学生莫大的安慰,这是较高阶的师父。他不会说你真笨、真愚蠢、一点用处都没有,不会说你是白痴、是只驴子。不要去责怪,责怪或许对非常惰性的人有用,完全懂性的人,你就必须拿棒子打他,就算这样也不保证他们会醒过来,因为他们已经死了。如果只是睡着就会醒来,死人是不会醒来的。透过鞭打来唤醒别人是其中一种方式。另一种悦性的方式,是透过赞美及给予机会,「你很好啊,很优秀」去发觉内心的美比较容易进入内在。我不是说这个好、那个不好,一切存在都有意义,一位有技巧的老师,不需要使用鞭子来鞭打人,虽然责备有时也会有用、也有需要,但祂选择说:喜悦之门已经为你开启,你只需要再多点耐心就可以了。
anyatra dharmad anyatradharmad anyatrasmat krtakrtat anyatra bhutac ca bhavyac cay at tat pasyasi tadvada
接着那吉给达说的话,真的太美太美了。学生常说,「请教我正确的东西。」不是吗?那吉给达却说,「请教我超越对错的东西。」他已经超越有限逻辑的心智。有句很美的梵文
darjanam prathamam vande sajinamtadantaram
「我向邪恶的人顶礼,因为他自己掉进陷阱来教育我;接着我向智者顶礼,因为他指引一条明路给我。」感谢邪恶的人,自己付出代价来教育我,所以必须先受到赏识,接着要感谢智者为我指引并陪伴我走在正道上。多么美丽的话,它让我们的情绪变得如此轻盈与被提升,不是吗?除了感恩,你再也没有别的情绪了。当我们小的时候,在学校里学的对句subhashita很有用,有时会把它们当成座右铭,是课程的一部分。
另一个对句,「檀香木愈磨愈香。」常走在檀香树下,你不会闻到任何香气,你们知道吗?在班格罗静心所,我们有将近两千颗檀香树。檀香树不会到处生长,它很挑剔只生长在特定的地方,而檀香木是愈磨愈香。同样地,甘蔗很硬闻起来并不甜,当你压榨它时,甜味就会出来;黄金是愈打愈亮。这些都是我们小学阶段学的。
如果你认为这个世界在压榨你,你要知道自己就是甘蔗;如果你认为这个世界在鞭打你,你要知道自己就是黄金,因此你才会被鞭打;如果你认为别人在占你的便宜,你要知道自己就是檀香木,正在被考验、研磨。你认为的错误使你不快乐。你所认为的正确,也会令你不快乐。
tam durdarsam gudhamanupravistam quhahitam gahvaresthan puranam adhyatma-yogadhigamena devam matva dhiro harsa-sokauiahati
那些深入静心的人不会惧怕死亡。人们最终极的恐惧是死亡。害怕失去金钱、名望、被关注、地位的背后,只有一个恐惧,就是害怕死亡,静心就是面对死亡。当你处在静心寂静的状态时,一切都不存在,这就能让你远离对死亡的恐惧。
当他们说心(心的洞穴)时,并不意味着情感和爱。「我要敞开心。请不要那样做。哦!我的心是封闭的;我要敞开心。」这是一个大问题,尤其是在新时代社区中,我告诉他们,他们快成为蓝星了。不要试图敞开心。
这里指的洞穴(Cave)是什么呢?就是你在静心时所经验到的寂静,它超越情绪与思想。经验到片刻超越思想与情绪的寂静,就是所谓的洞穴。亲爱的,当你每晚睡着时,就会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进入那个洞穴。深沈的睡眠清醒之后,你能处在祥和的状态,深沈的睡眠就是你进入洞穴的时候。洞穴不是作为的地方,你只是在那休息、冬眠、隐藏。
我们每天都无意识地接触到死亡。当我和祖母住在乡下时,每天一早起床,她会把床铺卷起来,在睡觉的地方洒一些水并擦拭一下。为什么呢?因为睡眠就像缩小版的死亡,当你把尸体搬出去后,会擦拭那个地方,清理那里的振波。从城市来到乡下的孩子会感到好奇,在城市不会做那些事,乡下老一辈的人才会这样做。睡觉的地方是惰性的,像死人的地方,所以必须先清理才能再去使用它。我们被禁止在床上吃东西,「起床,去刷牙洗澡。」直到晚上才能回到床上,一整天都必须积极干活。如果你躺在床上或碰到床,就表示你再次变得不纯净,得赶紧去洗澡,才能吃东西、做事,但人们已经不再这样做了。
虽然有点内涵,但我们看起来是很迷信的事。如果你碰到床铺,她会说不要碰我、不能做任何事。你可以坐在垫子上,但不能坐在床上,因为那是你每晚睡觉的地方,是你进入另一种意识状态的地方,在婆罗门的家庭里就是如此。
死神在此说,「我将给你整个世界,所有经典、所有灵修法门都透露,求道者必须过着约束感官的生活,来达到灵性的成就。」
为什么人们要做善事?要自我约束?要出家住在修道院?要成为尼姑、神父或出家人呢?
他们想要成就更高的境界。然而他们在途中却迷失了,什么也得不到,只是变成隐士或和尚,却无法成就。他们所做的这一切的目的是为了超越死亡。
死神告诉那吉给达,「我现在就要赐给你,因为你是一位有能力的学生,不需要出家当和尚,就已经更像出家人了。你不必放弃一切,逃离这个世界,即使留在世上,你的心智却完全不被物欲所染污,这样你就能有所成就。不要以为那些已经舍弃一切的人比你更了不起,不,他们的渴求可能比你还多,他们想得到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
祂就是如此地简单、纯真、纯净,而且祂就在你的内在。所有的吠陀经典都在探讨祂,人们所做的一切都为了成就祂,所有的祈祷就是为了要成就这样的境界,隐士及名人都在找寻祂。然而一个字就能涵盖这一切,祂说那就是嗡(Aum)。Aum ity etat在经历所有的挣扎之后,你终于遇见神,你说,「噢!祂不就是我的邻居!我老早就认识祂了。」「你就是神?我早就彻头彻尾地认识你了。」
etadd hy evaksaram brahma
etadd hyevaksaram param
etadd hy evaksaram jnatva
yo yad icchati tasya tat
祂说,「Aum这个声音整合了我所告诉你的一切,死亡会带给你Aum这个声音。」在佛教的传统里,称Aum为单手鼓掌的声音。当你深入静心时,会有一个声音回荡在你的内在,那就是 Om当你死去时,与你同在的声音也是Om我昨天说过死去之前,视觉与听觉将跟着你,看见的是光,听到的是Aum死亡只是一场声与光的表演,世界不外乎也是一场声与光的表演。如果从你的心智中去掉所有的光与影像,世界就不复存在。去掉所有的声音,就不再有悲伤,什么是悲伤呢?当有人责备你、对你说了些不该说的话,难道这样不会令你伤心吗?那都是些什么呢?声音。去掉所有的声音,冲突与悲伤就消失了;去掉所有的光,所有的形相就消失了。
实相有五个层面:Asti-存在;Bhati-散发光芒、真理、有意识;Preeti-爱;Nama-声音、名;Rupa-光形相;这五者。名(Nama)与相(Rupa)是幻相,属于相对的世界;有意识(Bhat)、存在(Asti)、爱(Preeti)是灵性、本我的本质。爱并非是情绪性的爱,我们所谓的爱只是真爱的影子,情绪的爱只是存在的影子,它并非存在本身。如果名、声音及光从你的心智中移除,你的精微体就死去了,只剩下因果体存留;因果体是全然地极乐,是精微体让你痛苦,而它就是声音与光。如何才能克服声音呢?你唯有透过声音才能克服声音。你需要一个永恒的声音,那吉给达,我将告诉你这个秘密,那就是Aum
aum ity etat
在东方的传统与所有静坐的人里,他们都曾经验过Aum这个声音,因为所有的声音都会融合在Aum这个声音里。在你出生之前,是活在Aum里;在你死后,也将回到Aum里。它是一个单手拍掌并且将一直跟你在一起的声音。在临终那一刻,人们若能坐着发出Aum并离开身体,他们将马上消融在Aum里而得到解脱。当人们过世时,首先将看见身边的东西,接着他的一生就像影片一样地在播放,所有的印象被播放出来,这通常发生在没有深度静坐的人身上。若你是精进的静坐者,所有的印象早已消除,因此在你还活着的时候,其实你已经死了。
印度语里杀掉你的心智是指去除所有的印象。在耆那教的传统中,日落时他们会做反思(Pratikraman),回顾一天的生活、一小时前我做了什么,产生什么印象,现在就把它消除,就像我们的生命回溯过程,回顾自己做了些什么。每天耆那教的和尚及教徒都必须这样反思,他们回顾并放下已发生的事,但很多人不知道自己该那样做。在睡前,教徒会花半小时或一小时反思、回到过去,去消除所有的印象,并让自己变得自由,这是每天都要做的静坐技术。而在印度教的传统里,他们说拜托,算了吧,何苦要去反思、回顾,把它忘了就好,因为一切都是幻相,根本就不存在,当然没有留下任何印象,这就是把一切视为幻相的做法。两者很类似,但印度教不会去回顾。当你把一切视为幻相,就不会产生印象,光反思、回顾是无法消除的。在印度有很多的苦修者、出家众,他们每天都在研读经典,说一切都是幻相。
有一次我们带了十位印度吠檀多哲学的出家众到国外迪斯尼乐园,想让他们去经验这个世界、去玩乐一下。当他们从云霄飞车出来后,「古儒吉,我们所有的吠檀多哲学,都跑回去印度了,我们不断说一切都是幻相,可是我们真的很害怕。」他们如此天真地接受它。当你舒服坐着时,说一切都是幻相,是很容易的事,可是当从那么高的地方掉下来,他们说,「古儒吉,这太可怕了,我的心脏跳的好快,所研读过的经典都跑回班格罗了,我们只是全身发抖。」然后他们全都大笑。
尽管已经长时间研读经典,身心的结构还是会经历这些。当他们知道还要再搭乘时,他们马上走到另一边说,「不,不要再搭了,我们只想走走。」我们必须说服他们,搭乘「小世界」很好玩,他们还是很害怕这艘船是否会掉下来,因为第一次坐飞溅山,真的把他们吓坏了,他们全都手握着手,非常地害怕。他们出来的时候说,「我们所有的吠檀多哲学都跑回班格罗了。」
佛教徒静心时发现这个永恒的声音Aum耆那教、锡克教、拜火教静心时,也发现Aum这个声音,大家都有同感。Aum与阿门 (Amen)很相似,只是阿门有较多音节。犹太教传统说的Shalom里面也有Aum。Aum是永恒的声音,Aum是人们能听见的声音,无法用任何名或相来表达。虽然祂是超越声音的,却可以用 Aum这个声音来定义祂。
上回我在康乃狄克州时,一位女士来找我,她发现Aum的频率与地球自转的频率完全一样。我说,「哇!这刚好证明我们一直以来所听到Aum是宇宙的声音。」Aum无所不在,是单手鼓掌的声音,在出生前我们就是它的一部分,死后也将回到那里。如果我们没有被渴求及厌恶所阻碍,没有被这个男人或女士说我什么等等所困扰,当这些阻扰都消失时,剩下的只有Aum。
了悟Aum你将会得到什么呢?有许多关于Aum的荣耀,不只是唱颂Aum这个声音,更是从内在去了悟祂。你的一切愿望,通过Aum成就。了悟Aum之后,人们的渴望将获得全然地满足。祂是对所有求道者最大的支持。内心不停回荡着Aum的求道者将受到本我深深地祝福与爱护。
etad alambanam srestham etad alambanam param
etad alambanam jnatva brahma-lokkemahivate
当你的内心与祂共振时,你的意识将和宇宙意识融合,因为宇宙回荡在Aum的振波里。就像当你敲击音叉发出声音时,若把音叉靠近弦乐器,弦乐器就会开始振动。这个无所不在的声音一直都在振动,当你的内心也开始振动,你将感受到与祂的合一。
既然祂存在每个人的内在,为何不是每个人都能看见祂?因为我们陷在粗钝的事物上。当心智充斥著名与相、渴求与厌恶、对与错、好与恶,它将变得厚重粗钝。对错或好恶都是成双的,它们一起仍在你的心智里渡假,需要靠死亡来移除,有时甚至死亡都无法将它们移除,需要藉由轮回来移除。一日你还紧握错、错、错不放,心智就变得厚重、烦躁、粗钝,无法看见精微面。同样地,当你仍紧握:我是最具正义的,也使你无法看见精微的层面。
克里希那在薄伽梵歌七百句经言的最后说,「sarvadharman parityaja(BG18:66)」将你认知的法都放下、交给我,向我寻求庇护、相信我吧!阿朱那是很正义的,他说,「克里希那,你为什么要我去打这场战呢?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我不同意你说的,你说的违反正法。」克里希那带着笑容说,「你说话的样子象是一位伟大有学问的专家,但你是多么的愚蠢。你哭泣、处在情绪的云霄飞车里,tvaktva hrdva daurbalvam现在就丢掉你人心的软弱,清醒过来吧!」接着,克里希那就把这整部梵歌传给他,最后祂说:放下一切你认知的法,向我寻求庇护吧!
对与错让你的心智变得粗钝,让你陷在名与相当中,要超越名相与因果,才能回到永恒不变的本我里。祂无所不在,比最大的还大。因为你是粗钝的,所以你仍无法看见祂。
简单的方法就是把自己变得空空洞洞。我们在高级课里所做的这些过程,有时上过一两次课后,就视它为理所当然。你知道它是很珍贵的吗?你们做过好恶的静心,对吗?我们的课程设计是很巧妙的,它正慢慢地协助你克服它们;我不知道如何再把它变得更巧妙一些,能让你对空空洞洞有所瞥见。死神曾说,「就算听过了,很多人还是不明白。」还能怎么样呢?
anor aniyan mahato mahiyan
atmasva jantor nihito guhayam
tam akratuh pasyati vita-soko
dhatu-prasadan maahimanam atmanah
Soka的意思是悲伤,Vitasoka是超越悲伤的人。悲伤会以各种方式来到生命中,如果人生的本质就是痛苦,你就无法改变它。佛陀说人生有痛苦,但我们有可能、有方法消除痛苦。痛苦是有原因的,没有因就不会有痛苦,而且有方法来消除痛苦。痛苦的原因是什么呢?名与相。消除痛苦的方法是Aum静心。佛陀提出的方法是静心。
为了看见内在散发光芒的本体,你必须跨越悲伤。如果你陷在悲伤之中,你的心智会变得粗钝,而粗钝的心智是无法洞察本体的精微面向,或感受到爱的精微面向,爱不可能从有压力与不快乐的人身上散爱出来。压力与不快乐就是笼罩在本我的厚重云层,你必须跨越悲伤,而悲伤是你自己创造出来的。
另外一句梵文的名言:kastasya sukasya na kopi dhata没有人能带给你快乐或悲伤。这是我从年长者身上听来的,我年轻时常跟年长者在一起,我的朋友都很好奇为什么我都跟年长者在一起,他们都无法理解,有时候他们还会取笑我。
没有人能带给你快乐或悲伤,悲伤是自己的心智制造出来的。当你跨越悲伤,所涌现的喜悦就是你真实的本性。没有人能带给你喜悦,只有当你与本我连结时,你自然就会喜悦、觉得很舒服,因为本我就是喜悦。
为什么当你与上师连结时,你会快乐呢?因为上师与本我有相同的波动,你内在的深处与上师有相同的频率,所以跟上师在一起很舒服,你的心智、我执是敞开的,因为它们无法在那里持续,除非妳很费力地坚持。喜悦之泉涌出来。光芒闪耀出来。这是后面的科学原理。
pasyati vita-soko跨越悲伤的人
dhatu-prasadan这里dhatu有多层意思,在冶金学里,金属就被称为Dhatu有物质、组织等意思;从物质角度说,我们的身体是由七种物质组成:血浆、血液、肌肉、脂肪、骨头、骨髓或神经及生育组织(rasa、rakta、mamsa、medas asthi majja、shukra)。这些所有的部分就是Dhatu当这七个身体的组织让步,它们就不去阻碍妳。
Dhatu还有另一个意思是神性、给予者。透过神性的恩典给予一切,或透过身体里七个组织的协调。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的意思。当我们的身体平衡时,心智是平静、均衡、免于悲伤的,本我的荣耀能透过神性的恩典被看见,而不是透过自己的努力。在我们尽心尽力后,仍必须透过恩典,再次放下所有的法,臣服在祂的足前(mam ekam saranam vrajaBG18:66,并向祂寻求庇护,这个庇护将带来恩典。
dhatu prasadan
从物质上,你体里各种能量属性火、风等,应该处在平衡的状态。如果火太旺,你会生气。如果风太强,你会不安定和失眠。透过这七种物质的恩典,你能了悟本我。
asino duram vrajati sayano yati sarvatah;
kastam madamadam devam mad anyo jnatum arharti
虽然人们在一个地方静心,但他内在的本我,却能影响到很远的地方。人虽静止不动,本我仍能随心所欲地移动。
asariram sariresu anavasthesv avasthitam mahantam vibhum atmanam matva dhiro na socati
当智者在形相中了悟无形、在变化中了悟不变、了悟无所不在,至上的本我,他们就跨越了悲伤。
自古中世纪的人们,如何对待他们不喜欢的人呢?会把他的头砍下来。当人们的内心对某人充满敌意或仇恨,想要用剑把对方的头砍下来时,他们会想象对方的头已经被砍下来了。这是一个密宗的技术,你只要坐着去想象那个令你烦恼不堪的人,观想他们的头已经被砍下来,你跟他的关系就结束了。你无法只和一颗头建立关系,也无法跟一个有身无头的人互动,你跟他的问题消失了,你会变得自由。
十大智慧Dasha Mahavidya;Vidva是经典、知识的传承。Chin mastha是十大知识之一,与密宗有关。密宗是为粗钝的人而设立,这些人无法摆脱脑中世俗的事物,并对性执迷。现在我们所听见的密宗都跟性有关,其实密宗不只有性,对那些执迷于性的人,它能够提供解决之道,是一种短期的治疗技术,协助他们克服迷恋并回归正常的生活,这是密宗里有关性的技术。另一种是跟仇恨有关,当人们无法摆脱仇恨、无法让仇恨从头脑里消失,他们就会想象对方的头已经被砍下来掉在地上。在印度的占星术里有九大行星,其中有两个,一个没有头,另一个没有身体rahu及ketu它们是月亮的交叉点。
跨越悲伤是最重要的事,而悲伤是你自己创造出来的,谁该去消除它呢?自己。如何消除呢?了解到这一切都是幻相,都只是名与相。
nayam atma pravacanena labhyo
na medhaya na bahuna srutena
Yamevaisa vrnute;tena labhyas
tasyaisa atma vivrnute tanum svam
本我无法透过研读经典、理智或听讲来领悟。能了悟本我的人,只能由本我来挑选,是本我自己向他们示现的。
所以放轻松!我执总想要有所作为、获得、拥有或抓取,但一切都徒劳无功,这是给我执的最后一击。首先你被启发、刺激而产生兴趣,否则你将沈浸在名与相的生活里。「哦,这一切都没有意义,你应该去探寻更伟大的东西,像本我,自我了悟」。你说,「好,我要去追求它」你不断奔驰,愈奔愈快,想要得到它、拥有它。然后你意识到,它根本就不存在。这些是为了摆脱我执,作为者心态、执取心态的困绑。为了摆脱我执最后的束缚,你必须放轻松。这是为什么说「不。你无法拥有祂」,唯有本我能令你成就,是本我在挑选的,如果你全然地敞开。渴求解脱与想要开悟是了悟自性最后的障碍,明白吗?直到现在你还在策马奔驰,在某个时间点祂说「停」,那一刻一切都瓦解了。
只有本我能示现他自己,能成就本我的人是由本我挑选的。那些不义的、不控制感官、不让心智止息、不锻炼静心的人,是无法领悟本我的。没有任何人能了悟无所不在的本我,祂的荣耀让祭司、当权者、战士的祈福仪式,都变得暗淡无光,祂让死亡发生
Jai Guru De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