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世界陷入俄乌剧烈冲突事件中。
战争,是一件大事,总令人感觉到大的改变正在发生。
《长日将尽》描绘的故事坐落在二十世纪上半页,以贵族宅邸里的大管家视角,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以及二战后的社会变化。
徐缓而平淡,这是黑石一雄一贯的风格,这本书也不例外。作者从不会用《九三年》式的恢弘描述去呈现大改变,而是引导读者透过个体性的观察、记忆与感觉——从细微之处窥见生存背景的变化。
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位隶属英国贵族的大管家,人物举手投足间充斥着浓浓的英国绅士味道——礼貌、严谨、克制。从现代人的角度来看,这样的人太过死板和枯燥,确实属于“历史遗物”。
他的父亲就是管家,按照儿子的话说,是那种顶级的、有尊严的管家。(奇怪的是,他从未提及自己的母亲)这位大管家先生有极强的职业认同,做一个有尊严的、顶级的管家是主人公毕生的追求,他也确实做到了。
他成功落地了“以为德国和平而外交”的国际社交宴会,并达到职业高光时刻。反讽的是,父亲在当日逝世。最高级别的管家是最英国绅士的,也就是能为目标和风度控制情感的人。是的,在得知父亲逝世时,主人公仍能用心用力、丧失自我地执行着宴会活动,为和蔼可敬的大人物们斟酒。
管家切身观察到:“许多重要的决策不是在公众面前的会议决定的,而是通过大人物间私下的、非正式地社交和交换信息决定的。”换言之,公众面前的会议看似是决策,实则是结果,大家看不见的是事情背后的一系列行动。在这意义上,新闻和普通的大众舆论只能告知结果,并不能呈现真实的过程。
这也是大管家为主人辩护的核心视角。
在管家看来,主人是一位有尊严的、天性善良的英国爵爷,出于人道为德国和平努力奔走。虽然主人最终被认定为纳粹同党、身败名裂,但管家清楚爵爷的本性,认为能为这样的主人贡献自己的人生,实则幸事。
小卡迪纳尔先生有一次伤心地与管家倾诉“真相”,当时爵爷正在组织英国首相同德国大官见面会谈,为首相会晤希特勒铺平道路。小卡迪纳尔先生倾诉着、恳求着,希望管家能够看见真相,能够做些什么。但管家始终克尽本分,对这一切“视而不见”。
“视而不见”也是管家处理与肯顿小姐关系的行为习惯。后来,他回忆起肯顿小姐一直在引起自己的注意,两人经常性地夜谈、肯顿小姐的伤心苦闷等等,但是,他视而不见,极力做为国际事务贡献微薄之力的好管家。
肯顿小姐嫁了一位自己不爱的人,两人生活了很久,生儿育女,还有了孙女,最终,时间产生了爱情。而管家呢,时代已经转变——从克制的英国绅士转变为揶揄打趣的美国“绅士”。在与肯顿小姐最后一次见面时,管家看见了她的表白和心,“他感觉自己心都碎了”,然后两人擦身而过,相互告别。
回到本书的世界政治。在一次持不同政见者们的夜谈中,管家被叫了过去,一位大人物提了三个问题,如外汇与债务、大国争端等极难极深的问题,并请管家帮忙发表见解,管家明了了对方的意图,带有歉意地告知自己帮不上什么忙。这些问答证实了这位大人物的观点:普通人是政治外行,没有能力参政议政,民主只能导致鸡同鸭讲和低效率。
管家在旅途中经过一个村庄,村民们对于政治人物和话题极感兴趣,甚至还出现了一位能言善道的“人民代表”。离开时,受村民们尊敬的、极有素养的医生载着管家,医生问管家,这些村民是不是很可爱、都是好人。管家回答,是的。然后医生嘲笑了村民们的政治热情和“人民代表”的外行言辞。最终医生吐露,自己曾是个社会主义者,现在准备在村里安度余生。
在为“以为德国和平而外交”的国际社交宴会中,末了,一位美国人说爵爷是外行,称与会者们都是天真的理想主义者。几年后,小卡迪纳尔先生在向管家倾吐时,他认为这是对的。
无论是身处旋涡中的上层人,还是旋涡“外”的普通人,从历史看,我们的决策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但是,面对复杂的局面和人类的思想与情感,在行动和经历过程中,我们都是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