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青春期,我们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叛逆期,不是每个人都会经历暴风雨般的叛逆期,但顺利长大的人毫无意外都会经历青春期。当孩子的青春期撞上父母的更年期,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青春期的变化分为两种,一是看得见的变化,它包括身体、情绪、社交、学习等的变化;而是看不见的变化,如大脑前额叶皮质、杏仁核、海马体的发育,这些对人的思考、解决问题、情绪变化、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很多家长往往只看到前一种变化,而忽视了后一种变化,当原来的乖小孩在青春期转变为稍微叛逆的大小孩,如爱打扮、爱扮酷、爱辩论、爱游戏、爱社交等,家长第一反应不是寻找行为背后的原因,而是责骂孩子不务正业,不把心思放在学习上,言词之间满是失望和批评。没有理解和共情的沟通如同灾难,不仅没有唤醒孩子积极向上的心,反而将孩子推向深渊,以致逃课、退学、抑郁、沉迷烟草、酒精等不良嗜好。
谁的青春不迷茫?身体的发育已接近成年,少不更事的心理和精神又欠缺了成人的成熟稳重、理性周全,想标榜自己的说话权,想展示自己的独立人格,想刷自己的存在感,又找不到合适的途径和恰当的方法。孩子看似表面满不在乎地唯我独尊、离经叛道,其实是在向家长发出求助的信号,可是有多少家长能敏锐地接收到可贵的信号,陪伴孩子度过迷茫的青春期呢?
幸运的孩子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孩子一生都在治愈童年。这句话足以体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随着孩子逐渐长大,父母需要学会在不同的年龄段做不同的父母,小时候可能是保姆,长大点是陪练,再大点是导师。好的父母是不时刻陪伴孩子左右,而又无处不在地让孩子感受到在身边。
关键点在于:一是为孩子提供温暖、和谐、坚定的关爱,让孩子感受到TA很重要,支持TA身体和大脑健康发展,避免孩子压力过大,产生过激反应,若彼此有冲突,可商定相应的原则;二是提升双向的良好沟通,切忌做一言堂父母,应鼓励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用非暴力沟通方式传递彼此的关注、爱护;三是权威式教养,对孩子的需求做出及时的、温暖的、有爱的回应,明确表达自己对孩子的期望;四是营造氛围减少代沟,分享自己年少时的趣事,换位思考体验孩子的感受,尊重孩子的观点,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会经历类似的事情,让孩子愿意说话、愿意交流;五是做情绪的主人,言传身教,如果说孩子是复印件,父母就是原件,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孩子的印刻,所以父母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应该学会冷静、学会幽默、明确和孩子之间的界限,事有可为,亦有不可为。
假如每一个孩子在出生时的各项天赋都是100分,为什么有的孩子长大后依旧100分,甚至加分,而有的孩子不及格,甚至负分?这需要引起每一位家长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