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集评注本》,正文108~124。内容:《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之下的教科书》。
一、教学做合一
陶老意识到:“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所以他提出了一个对中国教育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想法:“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就是教育法。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不做无学,不做无教。”我们会发现,在这里“做”字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教、学”的目的和呈现形式,它以“教、学”为过程。所以三者的关系是“教学做”,而不是“教”、“学”、“做”,陶老再三强调,这不是三件事,也不是三个环节,而是一件,是合二为一的。“种田这件事是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游泳也是如此,游水是在水里做的事,便须在水里学,在水里教。我们不能说种稻是做,看书是学,讲解是教。为种稻而讲解讲解也是做;为种稻而看书,看书也是做。就是种稻的教学做合一。”
二、教材是“做”形成的技术沉淀,是工具,但绝不唯一
“书是一种工具,一种生活的工具。为读书而读书,为讲述儿讲述,为听说而听书,为看书而看书,再不应该夺取我们宝贵的时光。”
“在传统教育中,他们教您识民权的字,不教您拿民权;教您读民主的书,不教您干民主的事。”这一点较之现在的语文倒是有很大的不同。现在的语文书大多以语文能力训练和人文主题为主线安排每单元课文,当然,人文主题突出,语文能力贯穿其中。
“用书必有目的”,比如语文书。语文书更是一种工具,一种学习的、生活的、社交的、形成价值观的工具。我们用语文书教学生学习识写字、组词、造句、析段、谋篇。而且在教学生识字写字时,要教他们汉字的渊源、音形义的结合、构字规律、写字技巧等;在教学生组词的时候,也要教他们辨析字词含义、词语的意义、词性、构词方式、感情色彩等;在教学生造句时,要教学生如何造出通顺、连贯、优美的句子,还要注意培养他们良好的语感;在教学生析段时,不仅要教他们有结构意识、逻辑方法意识,更要有上下文密切沟通联系的意识;谋篇,多指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共性实践操作的,如写作文的方法。另一方面是个性的理解,如体会中心思想等。
关于陶老对教材的说法,其中一点我并不是很赞同。
甲书馆教孩子的一首小儿歌:
大狗叫,小狗跳,叫一叫,跳两跳。
他说,“若不是因为每个小学生必得有一本教科书,每本教科书必须有书馆编好由教育部审定,谁愿意买这种有字有音而没有意义的东西呀。请诸位看刘姥姥赴贾母宴会,在席上低着头引得大家哄堂大笑的几句话。
老刘,老刘,
食量大如牛,
吃个老母猪,
不抬头。
这样现成的好文学,在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中竟找不着一个地位。而‘大狗叫,小狗跳’的无意义的文章,居然几百万部的推销出去。”
但有时候,不是有文学价值的就更容易被孩子们接受。相比较而言,我觉得第一首儿歌更加符合孩子们的童年乐趣。其实现在的幼儿园或小学低年级也会有这样的儿歌,我们拿上面那首儿歌来说,有字有音,当然也有意义。它的意义在于孩子们喜闻乐见,充满童趣,容易接受。这要看老师有没有发现,大、小是反义词,叫和跳是动词,反映出大狗小狗的兴奋之情。一、二是数词,还可以联想这是什么时候的情景?你喜欢大狗或小狗吗,为什么?练习说话和逻辑思维。将这些训练点用有趣的情境穿连起来,让课堂充满快乐,学生又学得扎实。这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短文长教”。如果说意义的话,让孩子爱上课堂,爱上语文本身就是最大的意义。
而刘姥姥进大观园中所说的这句话,虽然这是刘姥姥的自嘲,体现了她的机智幽默,。即使再深究其它作用,对于小孩子来说,他们是理解不了的。
但是这仍然组织不了我对陶老的敬佩之情。有了她,才有了这群爱岗敬业,默默付出的女教师。他说“中国文人的头脑做了几千年的字纸篓。中国农人、女人的头恼,做了几千年的真空管。我们现在要请大家的头脑出来做双手的司令官。”这是多么伟大的创举,这是多么神圣的事业!这一做法解放了几千年来旧制度对女人的束缚,使中国的可用之人短时间内成倍增长,使中国的教育迅猛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