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后才发现所谓工作与学习的不同。
读书时的作业与考试都在授课、复习、备考之后完成,有了充足的准备才去应对有范围的考试。
而到了工作岗位,所有的事情都是新鲜的,所有的问题都没有固定程式的答案,没有复习的机会甚至没有预习。
记得实习的第一天,主任说买了一个新的测评软件,问谁会安装。问到自己的时候的回答不是好,不是不行,而是,我试试吧。
而在我磨磨唧唧的同时,办公室里的另一个姑娘已经冲出门去。
自己跟去在旁边看,发现其实对方也不会,只是看着指南手册一步步操作,仅此而已。
此后但凡有新任务都会先接下再查资料边学边做,不是投机取巧,而是重新理解了“自学”的涵义。
一开始总会对层出不穷的新任务惴惴不安,后来想通,其实这和做心理咨询是一样的,你永远都不知道你的来访者会带给你怎样的难题,你只能毫无准备的时刻准备着。
每次角色转换时的初期总是最难熬的,会体验到很大的落差,哪怕给自己打了一万种预防针出现的结果仍会有一万零一种。
所有“过来人”都会告诉你,刚起步总是这样子的,会告诉你,学校与社会总是不同的,却还是会在往返的地铁上默默吟唱“是不是只有我的明天没有变得更好”,怎么会这么不一致。
在做了连日N个不是自己想做想做的任务后,脸色差的像吞了屎,主管大概看出端倪,问我,你来这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我说安装软件。坐在主管对面的同事笑了笑说,你老师来这里第一天就被叫去组装电脑。说罢指指桌上的打印机说,我来的第一天就是和这家伙缠斗。
至此,发现其实每个人的入职都一样尴尬,做着与梦想中的专业无关的事,和周遭朋友相互吐槽彼此半斤八两的境遇,然后在工作之余无意翻到鲁藜的诗——“把自己当珍珠就时时都有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做尘土吧,让众人把你踩踏成一条道路。”彻底释然。
就如珺子的那句,小骥伏枥。
在从北京回家的火车上遇到一位阿姨,聊天的过程中她问我为什么不考公务员试试呢。
我说,体制内关系太复杂,自己情商太低感觉会把所有人得罪一遍再自己卷铺盖走人。
她笑笑说,哪有那么夸张,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偶尔吃亏不要太计较就好了。
当时觉得毕竟人家资历深厚处理各种关系自然不在话下,而等到自己工作了发现其实真的没有书本电视剧里那么浮夸。
会有喜欢使唤实习生做杂活的“前辈”,但也仅是希望偷会懒而已(从中也警醒自己以后成为他人的前辈后还是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但更多时候是温暖,不管迟到还是贼早到主管问的都是吃早饭了吗。
下班了任务还没做完,同事直接接过活说你家住的远快回去吧,我住的近帮你做。
真是突然爱上张悬唱的那句“我得到的都是侥幸呐,失去的都是人生。”
在某日需要打回访电话的时候问老师这个时间不会打扰别人午休吗,老师说你们怎么都有午休的观念呢?
然后……实习的一个月里真的没有睡过一次午觉。
工作后的生活感觉就像是开了倍数播放模式,早出晚归的上班,回到家吃饭洗漱后看不到两小时的书一天的生活就结束了,如此周而复始会有一种被极速推向终结的感觉。
若不是因为在喜欢的城市做喜欢的工作,恐怕一个星期就能幻化为橡皮人。
但也因此会对所有在奋斗一线的小职员抱有更多的同理心。
因为生活不易,所以我们更需要惺惺相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