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良知线上55期致知2班3大组15小组学习第 1天
时间:2025年 1月 13日
姓名:赵清风
地区:陕西西安
志愿:成为一个传播圣贤文化的人
|当|下|即|未|来|
【自省 利他 致良知】
今日功课
1、读原文,准时交功课✔:2分
2、日行一善✔: 2分
3、每日自省✔:2分
(1)不抱怨,不说谎
(2)时刻保持恩悲敬
4、读原文、听导读践行心得(30字)✔:2分
《传习录》买回读了一部分,没能坚持多久就搁置书架。今天能与同学重新共读阳明先生《传习录》,在我,一定意义非凡。《徐爱引言》第一段原文是:
先生于《大学》“格物”诸说,悉以旧本为正,盖先儒所谓误本者也。爱始闻而骇,既而疑,已而殚精竭思,参互错综。以质于先生,然后知先生之说,若水之寒,若火之热,断断乎“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者也。
徐爱说他刚刚听先生的学说的时候,特别是关于《大学》的格物,当时徐爱极为吃惊,接下来就是怀疑,最后他进行了各种的对照分析,然后向先生请教。终于发现先生的学说如水之寒,火之热,真实无比,是经得起考验的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对先生学问崇敬笃信。
接着徐爱说:先生明睿天授,然和乐坦易,不事边幅。人见其少(shào)时豪迈不羁,又尝泛滥于词章,出入二氏之学,骤闻是说,皆目以为立异好奇,漫不省究。不知先生居夷三载,处困养静,精一之功,固已超入圣域,粹然大中至正之归矣。
这一段写徐爱通过十几年跟随先生学习,对先生有了深刻的印象。虽然说先生天生聪明睿智,同时又和蔼坦诚,不太重视形式。人们知道先生年少性格豪迈不羁,热衷于诗词,深入研究过佛道两家。我们乍听先生的学说会认为他标新立异,有可能就不会去深入研究。人们不知道,先生谪居贵州龙场三年,龙场悟道,身处困境,修身养性,练就唯精唯一功夫,达到了超凡入圣的境界。在这里徐爱发自内心的表达了对先生的那份崇敬、认可,以及对先生的那份笃信和恭敬之心。
徐爱继续说:爱朝(zhāo)夕炙门下,但见先生之道,即之若易而仰之愈高,见之若粗而探之愈精,就之若近而造之愈益无穷,十余年来,竟未能窥其藩(fān)篱。
通过这一段徐爱说他每天都在接受先生的教诲,学习先生的学问,刚听到时觉得很简单,不就是知行合一、致良知,但是越了解越学习越觉得高深,刚见到的时候似乎感觉到很粗疏,但是越钻研越觉得精妙,所以很多人刚刚接触阳明心学的时候好像觉得是非常浅显的道理,但是越深入就越发现没有穷尽。徐爱11年学习下来,他竟说对先生的学问还远没有入门。
徐爱最后说:世之君子,或与先生仅交一面,或犹未闻其謦(qǐnɡ)欬(kài),或先怀忽易愤激之心,而遽欲于立谈之间,传闻之说,臆断悬度(duó),如之何其可得也!从游之士,闻先生之教,往往得一而遗二,见其牝牡(pìn mǔ)骊(lí)黄而弃其所谓千里者。故爱备录平日之所闻,私以示夫同志,相与考而正之,庶无负先生之教云。
徐爱最后这一段表达了他写《徐爱录》到底是为什么,很多人与先生只是一面之交,都没有亲耳听到先生的讲学,那么有的就抱着轻忽漫意、愤愤不平的心态,即在短时间内仅凭一些传闻便臆断悬度,这样如何能够真正了解先生的学问呢?,就如同下马时看到马的雌雄和颜色,这个只是表象,根本不知道他到底是不是一匹千里马,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徐爱在学习的过程中,把平时听到的教诲就记录下来,他希望能够把这些教诲给到志同道合的一些同学朋友,一起学习,一起前行,一起去印证,希望不辜负先生的教诲。
徐爱将先生学问以真功夫记录下来,我们唯有谦卑自牧,专心致志,才有可能学到东西。感恩致良知平台,感恩自己升入致知班有机会重读《传习录》,定能收获满满。
5、①读家书后感悟√:1分
今天读迎春同学家书,她很诚恳地梳理了她学习成长的过程,道出了的心声。我们每一个人想要成长,都需要打破过去的模式,重建生命,才会有新的人生启程。
②听点评感悟✔:1分
过去没有好好听点评责善,总觉得与自己无关。也就谈不上感悟。从今往后希望能好好看看点评,再说感悟。始终觉得原文学习很重要。
今日总得分10分✔5
理上明、事上磨、境上炼
去私欲、存天理、致良知
明理、立志、践行、印证
为社会 做出 实质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