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爷分享读后感30

心是一身的主宰,而心是虚灵明觉的,也就是王阳明所说的良知。但王阳明对“良知”的界定显然属于天命性道的层面,而不包括气-质层面。对于这个层面我就是明白字面意思了,至于具体修行过程中的感悟很浅。最近自已对于一些事情的预感还是有的,那天一个孩子试课,家长觉得可以,回家跟孩子商量一下,我当时就感觉应该是不行了。果然,最后没报。孩子心心念念的想上沙盘,我告诉他在周三,但是说的时候就感觉这事不准。果然,师妹下午说孩子发烧了,不能上课。所以我觉得人的本心是有觉知能力的,只是修行不够,没能让本心发挥作用。这也是看到师爷这篇读后感我产生的想法。人的本心你说预感也好,心体浮现也好,都是要靠我们一点点的去修,修我们的感悟力。我之前看师爷的书或者小说的时候理解的都是字面意思,背后的深刻含义也会有,但是脑子里立刻就会有一个声音,这么想对么?正确答案是什么?可是渐渐的发现每个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没有标准答案,全看个人的修行。而当我陷入怀疑当中就已经从感悟中跳出来了,又怎么能有收获呢!我也一直在纠结自己看不懂,不理解当中。现在从这个思维中跳出来了,纠结没有用,试着去感悟,在实践中摸索经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本周师爷说了朱熹和王阳明对四目的不同理解。朱熹认为格物致知是一套功夫,诚意正心是一套功夫,两套功夫并无本质的差异。...
    顺咏阅读 149评论 0 1
  • 师爷本周说的是致知。按照朱熹的理解,格物是方法,或者说过程,而致知则是这个方法或过程的结果。在王阳明那里,“致”字...
    顺咏阅读 195评论 0 1
  • 知行合一: “知”即是我们心里的良知,内心遵循良知的指引,我们可以用“善”去适应外部的环境。 “行”:有自己的良知...
    芒果纯阅读 20,001评论 0 5
  • 读下的过程仍然以摘抄为主,然而读的过程学到了很多的规律。其实人们想要摆脱以前的自己是很难的,空前绝后这不是一个完整...
    Mr_王先森阅读 2,642评论 1 3
  • 稻盛和夫三部曲之读后感 一、人生的目的和意义 人为什么而话?活着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这是一个终极的哲学问题,古往...
    章万金阅读 1,645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