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25课堂教学情绪传染研究(一)

1.课堂教学情绪传染的界定

教师作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职人员,他们不仅在日常生活中体验着各种情绪,而且在专业实践中也经常体验着复杂的情绪。经研究表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情绪体验不仅影响到教与学过程的方方面面,还对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因此理解教学背景下教师情绪的本质至关重要。截至目前,学术界并没有形成对教师课堂教学情绪概念的统一界定。下面将对以往研究中主要采用的对教学情绪的界定进行整理,具体内容见表2:

从以往学者对教学情绪概念的界定可知,教学情绪产生于教学实践情境过程中,其情绪的体验主体是教师,引起情绪的客体往往是教学对象和教学事件,在情绪产生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起到关键性作用。本研究中课堂教学情绪是指为达成教学目标,特殊教育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客体(人、事、物)的主观情感体验,同时伴随有明显的面部表情、手势表情和语言表情等外显行为,还会表现出一定的动机倾向(接近、好斗、回避)。这种体验主要是由教学过程中的人际互动体验和教育对象、教学内容、教学进程、教学方式、教学效果等教学因素的现状与期望程度的一致性引起的。

本研究中调查的课堂教学情绪是特质型的情绪,因为国外相关研究都证实特质型的情绪比状态型的情绪更稳定,也对人们的决策更具预测作用。因此就更能合理地推测课堂教学情绪对于教师长期专业发展规划的影响(离职或参加继续教育),同时教师的健康状况(如倦怠)也与教师特质型的情绪密切相关。与此相一致,已有的大量关于教师情绪的研究基本都是针对特质型的情绪而不是状态型的情绪。

表2课堂教学情绪概念界定

时间出处学者界定

2003《心理学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林崇德,杨治良,黄希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人际关系、教学内容、教学进程、教学方式、教学效果等因素的态度体验

2011《论教师教学情绪与课堂有效性》李森,钟巧平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发自内心的一种体验

2011《内科护理技术课堂教学情绪影响因素及调控策略》高清源是在课堂教学中伴随着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情绪。

2012《小学教师课堂情绪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鹿丽丽在课堂教学情境中,主要由人际互动引发的教师的主观体验,同时伴有面部表情、体姿表情和言语表情等外显行为

2012《论高等学院教师课堂教学情绪的研究和提高》石光,丁君德教师在课堂教学环境中,是用积极的情绪进行教学还是用消极的情绪进行教学

2014《教学情感研究引论》屠锦红在教学情境中教学主体因教学活动而产生的对教学客体的态度体验,这种态度体验基于教学、指向教学

2015《谈教师教学情绪对教学的影响》高会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学理念、教学对象、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效果的主观体验

2016《学校人际与群际情绪对高中生学业情绪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黄杰教学情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密切参与教学组织、课堂管理、学生评价及其归因、人际关系等教书育人的方方面面

2018《教学情绪的结构、现状及其影响效应》刘青荣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学主体(教师)对教学客体(学生、教学事件、教学设备)的态度体验,这种体验的产生主要来源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人际互动体验和对教育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效果等教学因素的期望与现状的吻合程度。

2.课堂教学情绪的分类

国内外研究文献中,不同的学者根据相关理论提出了对教师课堂教学情绪的划分,下面分别对国内外教师课堂教学情绪的划分进行了梳理:

李森和钟巧平(2011)在对教师教学情绪与课堂有效性进行探讨时将教学情绪分为两大维度,即积极维度和消极维度。并指出教师的积极教学情绪不仅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还能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教师的消极教学情绪会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还对学生发展和师生关系产生影响。鹿丽丽(2012)在研究中基于课堂环境对教师需要的满足程度,将教师的课堂情绪分为两类,即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积极情绪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愉悦的主观体验,它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消极情绪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痛苦的主观体验,它阻碍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石光和丁君德(2013)在研究中也将教师的课堂教学情绪分为两类,即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积极情绪包括爱、热情、快乐、温柔、兴奋、和气、幽默、轻松和自信等。消极情绪包括沮丧、失落、痛苦、难过、疲倦、悲伤、不安和焦虑等。黄杰(2016)在研究中也将教师的教学情绪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进而提出积极的教学情绪能够让教师更具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激情澎湃、精神饱满,语言抑扬顿挫。消极的教学情绪则会减弱教师的热情及积极性,甚至产生倦怠感,影响教学的有效性。Chen(2016)基于中国香港和大陆的小学教师样本开发《教师情绪量表》时,将教师情绪分为五大类,即愉快、爱、悲伤、愤怒和恐惧。李娟(2017)在研究教师课堂情绪表达时,基于教师课堂情绪的体验将教师的课堂情绪分为两种,即正情绪和负情绪。5

Eva和Thomas等人(2014)在研究中为探讨课堂上教师情绪、教学行为与学生情绪之间的关系,将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情绪分为三类,即快乐、愤怒和焦虑。6Jamie和Anne(2015)以来自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农村和城市的266名中学教师为研究对象,调查教师在课堂上是以哪种方式(真实、假装和隐瞒)表达情绪时,将教师在课堂上的情绪分为幸福、自豪、热情、喜欢、焦虑、愤怒、悲伤、内疚、羞愧、厌恶、厌倦、同情、失望和无助。Fried和Mansfield(2015)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可能会体验到一系列不同的情绪。这些情绪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消极的,例如:快乐和骄傲等积极情绪,焦虑、愤怒和讨厌等消极情绪。Anne和Reinhard等人(2016)在开发教师教学情绪量表时,根据教师教学中的情绪体验频率以及选定的情绪易于在定义、评价模式、主观体验、语义上进行区分,将教师的教学情绪主要分为快乐、愤怒和焦虑三种。Scherer和Wranik等人的一项准代表性调查报告中发现,就人们在生活中体验到情绪频率而言,快乐/高兴和愤怒的体验频率显著高于其他的离散型情绪。特别是通过对有关教学情绪的文献进行综述发现,快乐是最主要的积极情绪,愤怒是最主要的消极情绪。Hagenauer和Volet(2014)通过对中学教师进行访谈发现,教师们最常提到的积极情绪是快乐、幸福和满足感,而最常提到的消极情绪是愤怒、烦恼和挫折,这一调查结果证实了以上观点。除了快乐和愤怒之外,还包括焦虑,因为这种情绪得到了相当多的研究者的研究兴趣,而且在教学中也是如此,可能是由于焦虑与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关系密切。访谈中还进一步发现,教师们经常提到焦虑、担忧和紧张的感觉。而其他的离散情绪如悲伤、失望、骄傲、羞愧,很少被教师们提及。同时对快乐、愤怒和焦虑容易进行概念界定和语义区分等。Irena和Ana等人(2018)为进一步开发出有效评估与教师工作效率、工作满意度、动机和幸福感有关的教师情绪的工具,将教师情绪划分为五大类,即快乐、骄傲、愤怒、疲劳/疲惫和绝望。

总体而言,研究者大体上都将教师课堂教学情绪分为积极情绪(正情绪)和消极情绪(负情绪),但对于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具体包括的离散情绪种类的划分各不相同。同时研究者均强调积极教学情绪对教学事件、学生和教师等产生的正向影响和重要性,也注意到了消极教学情绪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影响。本研究中,研究者借鉴Anne和Reinhard(2016)在研究中提出的对教师教学情绪的划分,将特殊教育教师的课堂教学情绪分为两类:积极情绪—快乐、消极情绪——愤怒和焦虑。在对教师教学情绪进行定义时,我们遵循Scherer等人提出的多元概念,即将情绪理解为包括认知、生理、动机和外部表现四个方面。因此一种情绪片段会伴随有主观情感体验、特定的认知、身体-生理变化、行为倾向、外部表现(面部表情、手势)。为了解释教师内部情绪是如何产生的,我们采用了一个与情绪多元概念密切相关的理论,即评价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情绪并不是事件本身造成的,而是由于人对事件的判断产生的(即评价)。同时提出了几个评价维度,例如事件新颖性、目标一致性、可控性,这些维度的不同组合决定了情绪反应的强度和品质。因此可以将教师课堂教学快乐情绪理解为主观愉悦感、外放的面部表情和手势、接近的动机倾向、评价目标的一致性,这种情绪的语义场应该包含:高兴、享受、乐趣、幸福、热情。将教师课堂教学愤怒情绪理解为主观不愉悦感、激进的面部表情和手势、好斗的动机倾向、评价目标的妨碍,这种情绪的语义场应该包括:愤怒、生气、恼怒、沮丧、狂怒。将教师课堂教学焦虑情绪理解为主观不愉快感、回避动机倾向、忧虑认知、防御性面部和手势、威胁性评价和较低的个人应对能力,这种情绪的语义场应包含:担心、紧张、忧虑和不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