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分封制世袭贵族体制:
以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形成的金字塔结构。
这个结构是分封制的国家制度规范下的结果。大致时期从夏朝建立到秦汉大一统前。
(见下图)
从这个组织结构图,我们可以大致判断出,这个结构下,体制内部更迭(朝代替换)与体制变迁(结构消除变化)的逻辑、方式。
体制内部更迭(夏商周的朝代更迭),是用强支夺干的逻辑。下面三图,分别是1、正常分封贵族体制;2、强支夺干现象;3、分封制贵族体制下,强支夺干实现的朝代更迭结果
我们从上面几个图的形象化演示,来描述分封制度下社会组织结构是如何构建,以及如何通过强支夺干现象实现朝代更迭的。
但是到春秋战国时期,历史趋势是上面图所表现出的金字塔组织结构的逐步全面瓦解。
为什么春秋战国延绵近500年,是华夏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历史现象最长的分裂动乱期?就来源这个结构中。
如果局部瓦解这个体系的结构,是不足以完成彻底反封建目的的。
如果仅仅象第三图一样,只强支夺干完成对王族的颠覆。对旧王的简单颠覆,只不过如第四图一样,只是实现了不同贵族个体在这个结构中的位置变化。而无法实现颠覆整个贵族结构。
要颠覆整个结构,必须消除每一个贵族层次对应的贵族结构、乃至贵族位置。
西周立国封国数百,到春秋之后缩减到几十,战国后期只剩几国而已。
贵族结构的总量在大幅缩减。而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秦灭周等等下克上现象不断缩减这个结构所涉贵族数量和结构层级。
也就是说为了彻底瓦解分封贵族体制,不仅从总量上,还要从结构上,一层层、一块块瓦解整个贵族结构。简单的局部替代是无法彻底瓦解这个结构体制的。
在秦统一天下后变成了郡县制,也就是上面图所表现的金字塔结构的完全瓦解。在制度结构上变成了黄帝——官僚体系——平民百姓,这种郡县制标准的三层组织结构。
但是虽然秦朝的大一统完成了组织结构的变革,但是上面图所列的王以下的每一个贵族单元所对应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贵族个体和其族人,他们是无法被完全消灭的。这些曾经的高高在上的统治阶层成员,这些曾经甚至继续掌握大量社会资源的大量前贵族个体,是对郡县制建立的新政治组织结构的最大反对者。
因此,春秋战国作为华夏历史上时间最长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现象。就在于华夏文明建立的这个金字塔结构稳固且全面的控制到国家内每个个体。因此体制变革是几乎事关每个人(无论贵族平民奴隶),变革必须将金字塔结构全部瓦解,需要从旧体制一个个细微结构进行破坏。将这个体制内所有贵族个体打散成为无体系支撑的个体(始皇帝所做工作,秦短命的原因),随后要用暴力的革命消灭绝大部分旧贵族即所在社会土壤(这个任务基本到汉才初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