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老虎和她三个儿子的婚事(二)8——9


齐帆齐商学院

8、女同学高小彩,没有入曹大瑞的眼

快晌午的时候,福泉和女同学来了。

曹大瑞笑容满面,非常热情。

把姑娘让进屋里,坐凳子上,拿了一个苹果递给她。

姑娘很客气,微笑着对她说了一句:谢谢阿姨!

不卑不亢,是个性格比较开朗的人。她的皮肤不错,眼睛不大也不小。

身上穿的是白色的泡泡袖连衣裙。这是最时尚的款式。村里没见一个闺女穿过。

最爱赶时髦的曾叔家的小闺女,最多下身穿条黑裙子。

她娘还嘟噜半天,不让穿,怕乡亲们笑话,说她风势,一沾上风势,说媒的人就望而却步。

这姑娘穿上很有气质,不是下力的人。将来的农活儿,一定干不了。

看那双细皮嫩肉的手,哪里是拿锄头的?!

分明是上班的,是坐办公室的。

这不是咱家使的媳妇啊,福泉没这命。

曹大瑞看着姑娘,心里有谱了,知道咋跟福泉说了。

中午做啥饭?福泉早说了,手擀炸酱面。

曹大瑞只顾自己想,忘记了。早上福泉都去赶集割肉了,说人家姑娘爱吃手擀炸酱面。

曹大瑞准备活面,福泉和姑娘走出了屋子,说是到山上转转看看。

她听儿子一说,笑了:山上有啥好看的?都是荒草野地,放羊的多,柿子树多,还有桐树杨树。

姑娘笑了:阿姨,我喜欢山,听福泉说,小时候他们经常在山上玩儿,可有趣了。

现在正热呢,去山上出汗,要不你们吃过了饭,四点以后去,晒不黑皮肤。

曹大瑞笑着说。

福泉说:没事儿,她不怕晒黑。

那你们去吧,转一圈儿回来吃饭啊,时间别太长了。

望着俩人远去的背影,曹大瑞摇了摇头。

这边福泉走着,跟下地回来的叔伯们打着招呼,一脸的喜悦,满满的开心。

走着跟小彩讲着小时候的故事,小彩一路上开心不已。俩人有说有笑,看上去上那样的舒心。

站在山顶,望着脚下。

远处的村子,一个一个在眼前,用手一画,就是一个地方。

远方的城市隐约可见,烟囱冒着烟,那是城西大发电厂。

还有一个人水泥厂,一个烟囱就是一个工厂。

福泉用手指着下面的村庄,这个是某某村,那个人某某村。

西北角的那个村是比较出名的,他们村里统一盖了楼房。

两层小楼,一个小院子,住着非常舒服。让旁边很多村子里的人眼气。

要知道,楼房是解放前有钱人家住的,自己的村里那么多房子,都是青砖瓦房,没有一所楼房。

那个村里的楼房,听说用了200元呢。

现在200元盖不住了。红砖是人家村里免费提供的,那是人家自己的砖厂生产的。其他,村里统一购进,价格便宜多了。

村里现在新盖的瓦房,工钱200块,加上其他的砖瓦,檩条、椽子、大梁,下来一共700元左右。

谁家要是盖一所,那也是很光荣,很有脸面的。

高小彩听福泉讲着,叹了口气:真不容易啊!

俩人从东边,顺着山的脊梁,往西边走。

北山坡有很多柿子树,这时候,个儿都长的不小了。

小时候,柿子树上可是自己和伙伴们的乐园。

他给小彩讲很多精彩的片段,同时也把危险的那段讲出来了。

那次和小伙伴们上柿树上,玩摸柿木猴。

他一说柿木猴,小彩说:什么是柿木猴?

福泉一笑:这是一种游戏,因为在柿树上玩,每个人都像猴子一样利索。

一个人爬到高高的,摸他的人,必须用手,摸到他的脚,那就算赢了。

摸不到,算输了。

小彩哦了一声。

这个游戏可有意思了,只要上山放牛羊,这个必玩。那时候,我们个个都像猴子一样利索,特别是我,很少输。

福泉自豪的说着笑着。俩人走到一处格临沿儿上,福泉大叫一声:

快来快来,小彩,你看,一棵五年以上的地丁,根部比手指头还粗呢。

这东西清热解毒,小时候,娘经常挖它,给我们熬茶喝。

还有猪呀草,娘也挖它,小肠有火了,一喝它就好了。

福泉找来小木棍儿,开始挖地丁。

这么粗的地丁,很少遇见。下次来,说不定被别人挖跑了。

小彩蹲在他跟前,看他脸上出满了汗,拿出小手绢,给他擦一擦。

福泉笑笑,说了一句:谢谢你!

小彩脸上也是细细密密的一层汗珠,福泉说:擦擦你的脸吧,都是汗珠子。

他俩在山上转悠,曹大瑞在家里等等着急。

这都一点多了,这俩人肚子里不叫唤吗?

福泉也是,回来得说他,人家姑娘第一次来,大热天,就带人家爬山。

真是的,不细心。人家受了受不了?不动动脑筋想想。

她越着急越不见人影儿。她都往十字路口,跑了几趟了。

望望村子南边的路口,一个人都不见。

这时候,大家都午休了,街上静悄悄的,没一个人。

闹钟快三点的时候,俩人回来了。

曹大瑞把洗脸水,早就舀好了。

问姑娘:累不累?

小彩开心的说:不累不累,难得爬山啊,真开心!

曹大瑞轻声骂福泉:兔崽子,看看闹钟,几点了?你不饿,人家也不饿啊?

人家第一次来,不好意思说,你就不细心。

福泉笑了笑:娘,没事儿,俺俩都不饿。她喜欢山,你看她多高兴。

曹大瑞把炸酱面端上去,高小彩吃了一碗,又吃了一碗。

福泉一连吃了三碗。

乖乖,像头饿坏的小猪,嘴上还说不饿,连吃三碗那!

曹大瑞白了福泉一眼,笑着骂他。

9、曹大瑞不同意福泉和小彩处对象,只好作罢

刚喝吧了汤,曹大瑞洗刷完毕,让小三去里屋写作业。

福星快该考高中了。这小子是个滑稽头,曹大瑞没少费心思。

作业写不完,出去玩不了,她拿鸡毛掸子放在门口。

他的作业,福泉一检查,很多错的,一半儿都对不了。

曹大瑞拿起鸡毛掸子朝他头上敲,他捂住头,眼挤着,嘴巴赤着,还放出话儿:

娘,你咋不敲大哥?他没考上大学,为啥不打他?!

曹大瑞一恼,用力朝他屁股上敲,他滑溜,没等鸡毛掸子落下来,跑出屋子了。

福泉说:算了,别打他了。现在不是棍棒出英雄。

曹大瑞在气头上,听福泉说话,一下子挑起了自己的坏情绪,张口就骂:兔崽子,一个个都不努力!你要是考上大学了,给他做了榜样,他还会这么做吗?

你们一个都不让我省心,你还不去把他找回来!?

福泉摇了摇头,出去找福星了。

这个家伙,自己学习不好,把我带上了。娘说太气了,要不不会说这话儿。

福生趴桌子上,老老实实的写作业。

曹大瑞的仨儿子,她感觉小儿子最省劲儿了。

脑瓜子管用聪明,用到了正套儿上。

打小学习都不错,到现在自己的巴掌就没落到他头上过。

更没有用脚跺过他,没有用鸡毛掸子敲过他。

墙上的奖状,除了福泉的几张,剩下的都是福生的。

曹大瑞给福生洗了苹果拿过来,放桌子上,交代一声:

写完作业吃啊。

小子点点头。

又洗了两个给那俩混小子吃。

刚闲下来,七婶儿过来了。

七婶比自己还小几岁,按辈份叫的。

俗话说。萝卜不大,在辈儿上长呢。

必须得叫她七婶儿,平常见面,曹大瑞叫她叫的很响亮。

俩人坐下来,曹大瑞递给七婶儿一个苹果。

她笑了:才喝了汤,不饥不渴,吃不下去。

今儿黑找你,给你说点儿事儿。

啥事儿?曹大瑞问。一般的事儿,白天打个招呼就行,她隐隐感觉七婶儿说的不是一般的事儿。

七婶儿说:你也是爽快人,我不拐弯抹角了,想把我侄女儿,给福泉说说。

侄女儿长的也不错,你见过。

曹大瑞点点头儿,确实见过。前一段还来了。长的个子很高,模样也齐整。明鼻子大眼的,确实不错。

但是,这事儿,曹大瑞真不敢做主,一锤定音。

前几天来了一个,还没下文呢。隔壁婶儿,也想给福泉说,还有舅舅。

事情得慢慢来,给栓头儿商量一下的。

七婶说的她侄女儿,和自己一辈子儿啊,这不乱辈儿了。

曹大瑞说:是你侄女儿,这样乱辈儿啊。

七婶儿笑了:咱们又不一家儿不一姓的,乱啥辈儿?

让他们见见面,再说吧。

曹大瑞笑了笑:这我不能做主,得跟栓头儿商量一下。也得跟福泉打个招呼吧。

曹大瑞这样一说,七婶儿也没话儿了。

她知道,这家儿是曹大瑞当,她说的话儿,就是拒绝。但说的也有道理,没法反驳。

俩人闲聊了一会儿,七婶儿回家了。

栓头儿半夜下班回来,曹大瑞还没有睡。

她哪里睡得着?福泉到了年龄,该订婚,必须得订,要不然,乡亲们说你,脚高,想找啥人里!

说闲话的多,对福泉不利,对自己影响也不好。

其实,自己就想让福泉找个,踏实能干,长相一般也行,只要福泉愿意,自己顺眼就好了。

前几天来的姑娘,福泉没有给自己交心底。

那个肯定不行!首先她是城里的,就不行。城乡有差别,这脑子一热,过后了,生气了,日子没法过。

不是一路人,就别进一家门。

七婶儿今儿黑说的,有点可笑了!

自己和她都是以自己,咋能乱辈儿?!

以后咋喊?张不开口。她真是乱点鸳鸯谱。

她侄女儿长的再好,也不行。同一个辈儿吧,福泉见见也行。这不同辈儿,不见。

说都不给福泉说。再说,这混小子说不定,牵挂着城里的姑娘呢。

栓头儿一听她说,点点头儿:你说的对,福泉大了,该订婚了。七婶儿真是瞎胡想,坚决不行。

咱们以自己的不能乱辈儿,这是规矩,咱不能破,否则,七爷都要气死了。

过了几天,曹大瑞故意问福泉:有人给你说媒,人家姑娘长的可好了,你见见吧?

福泉一听,摸摸头笑了:娘,我刚毕业,还小呢,在家多帮帮你干活儿。过两年再说吧。

儿大不由娘啊。曹大瑞笑着说了一句,福泉愣了一下。

娘,我听你的,你说的不会错。我想自己赚钱,自己盖房娶媳妇儿。

曹大瑞一听,高兴了。

你咋赚钱?去哪儿干?

现俺同学联系一下,看有没有记账的工作,或者办公室里,写写什么的,这些我都能干。

福泉一说,曹大瑞高兴了。儿子有想法就好,自己赚钱娶媳妇更好!

她看儿子高兴,就说出了自己肚里憋了多天的话:

那天来的那姑娘,你有啥想法?

福泉一听,知道娘的心思了。就反问娘的意见。

你说中不中?我感觉她的条件太好了,怕将来惹你生气。

儿子一说,曹大瑞知道他俩到哪一步了,这就好办了。

指直接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注定幸福不了,找个适合自己的。因为一生很长也很短,需要真心相伴,需要互相支持互相理解。

这些都建立在,最初条件相当的基础之上。

人生不容易,合适的婚姻,可以让一个家庭和睦相处,幸福美满。

曹大瑞没有讲啥大道理,把村里一些人的婚姻打了比方,福泉就明白了。

娘俩刚说完话儿,福泉一个男同学来,叫他一起去应聘。

真是好事儿啊,一个接一个要来了。

        (未完待续)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