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开学季,每天有开始了语文课堂教学。课比天大,对于课堂的研究一直不能停止。所以,打算把新课标再来学习一遍,让自己在理论的指引下进行课堂教学。
课程培育的核心素养统领课程标准的各个章节,从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直至课程实施中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资源开发、教研培训等,都要围绕核心素养这根主线、主轴。
新方案和新课标建构了培养目标——课程标准——教学目标的层级化“树人”目标体系,同时在每一门课程的课程标准中深度挖掘目标的内涵,建构了以核心素养为统领的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学业质量标准,这就引领我们重新思考何为课程内容以及如何组织这些内容。学科课程内容的组织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学段、学期与单元。
新方案和新课标:树人目标体系:培养目标——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层级化)
学科课程的课程标准:以核心素养为统领: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学业质量标准
学科课程内容的组织:学段、学期、单元
新课标建构了素养导向的目标一族,即以核心素养为统领的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学业质量标准,并明确规定学业质量标准是过程评价、结果评价、考试命题的依据。
新课有两个比喻很形象生动,让人印象深刻。郭华教授的比喻:现在的学习转变,是从知识点到知识单元到学习单元:从“砖”(知识点)到“房子”(学科知识结构)到“家”(学生经历活动而建的知识结构,留下生命活动的痕迹)。如果能堆砌成房子,我们认为就已经很不错了,但却是冷冰冰的、机械的,只有成为家的时候,才能具有生命意义。
另外,崔允漷教授比喻:如果说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是“想得到的美丽”,那么课程标准就是“看得见的风景”,而教学目标就是“走得到的景点”,这种层级化、一致性的“树人”目标体系,使“看得见的风景”既能对标“想得到的美丽”,又能落实到“走得到的景点”,加上每门课程的课程标准的素养导向目标一族,将“树人”过程从抽象的目的逐步分解为具体的目标,使得教师理解并践行从“教书”走向“育人”有了清晰的路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有了清晰、可操作的凭依。
标和前一版课标是衔接的,并非推倒重来,“标准”并没有变。
新课标凝练了每门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强调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培育,并以此为统领,建构了素养导向的目标一族——课程目标、内容标准与学业质量标准,三位一体。
课程目标:代表该课程具有的概括性的育人价值,是课程核心素养的拓展性表述;
内容标准:是基于具体内容或知识点描述的预期学习结果,是从素养目标的高度审视具体内容的学业要求;学业质量:是学生完成课程阶段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而学业质量标准则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
打个比喻,如果说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是“想得到的美丽”,那么课程标准就是“看得见的风景”,而教学目标就是“走得到的景点”,这种层级化、一致性的“树人”目标体系,使“看得见的风景”既能对标“想得到的美丽”,又能落实到“走得到的景点”,加上每门课程的课程标准的素养导向目标一族,将“树人”过程从抽象的目的逐步分解为具体的目标,使得教师理解并践行从“教书”走向“育人”有了清晰的路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有了清晰、可操作的凭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