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咚》教学反思

      《咕咚》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无论遇到或听到任何事情,都要动脑筋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能盲目的相信别人。

        这篇课文跟以往的课文有所不同,这篇课文没有注音,这也是本册书出现的第一篇没有注音的课文。所以,在对课文读通读顺的要求上有了一点点难度,这就比较考查孩子们平时的识字积累量了。同时这是一篇连环画式的童话故事,需要培养孩子们能够根据课文插图复述故事的能力。当然这个前提是必须先读通课文,所以在第一课时,我还是先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学习了本课的生字新词,解决了这个问题后,孩子们读课文流利多了。在读通读顺课文后,我让孩子们根据课文的插图复述故事,虽然孩子们说得不是很好,但毕竟是第一次,我觉得孩子们表现的还是很不错的。

        在讲授第二课时,我先带领孩子们分析了听见咕咚后各种动物的表现,在这个过程中重点指导了孩子们一些重点动词的运用,以及有感情的朗读。这篇课文出现的感叹句比较多,是动物们听到咕咚后喊出来的不同的话,我除了指导孩子们读出感叹和害怕的语气外,我还把这些话放在一起让他们进行对比,对比后发现,他们的话各不相同,而且是越说越离谱。从而引出了我们的课文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遇到任何事情,都不能盲目相信别人,要动脑筋想一想,实地去看看。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是让学生进行拓展练习,让孩子说说这个故事里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还有知道真相后,你想对小兔子说些什么?这样一个拓展练习,让孩子们都对本课的道理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本节课的失误之处在于没有让孩子们进行充分的朗读,本来这是一个很好的练习分角色朗读的机会,在讲课时由于时间关系,忘了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另外,本文最后一句“大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这里的笑是不好意思的笑,而不是其他笑,我没有对学生说明,也没有让学生去体会这个词。是我备课不充分造成的,以后还需充分备课,研读教材,以后尽量不再出现这些失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咕咚》是一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民间故事。课文讲了一只小兔子偶然听见“咕咚”一声,吓得撒腿就跑,其他动物...
    蓝蓝的天娟阅读 4,681评论 0 0
  • 对于《咕咚》我作为最后本册书的一篇课文讲。这篇故事告诉了孩子们一个道理:遇事要动脑思考,不能盲目跟从。 我从课题入...
    多米_2198阅读 7,414评论 0 0
  • 继《小蜗牛》之后,再次学习长篇课文《咕咚》一文,板书课题,教学流程这样设计: 一、质疑课题,围绕问题展开学习 问...
    鹅卵石的记忆阅读 5,915评论 0 5
  • 《咕咚》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告诉我们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在教学时...
    做秋天的一片云阅读 2,934评论 1 3
  • 本学期因为疫情和教学时间紧张的原因,在语文教学上做了一些变化,首先,把预习作为重要的一点,对学生提出三个要求,第一...
    纸笔搁浅阅读 3,184评论 0 0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