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读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
因最近被贴标签太多,尤其“不会沟通”贴得紧紧的,正好遇到《非暴力沟通》电子书可读。另自己印象中,外国作者习惯将复杂东西量化、简单化、标准化、流程化,这样可复制/可黏贴,想着能快速见效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便花了4个多少小时。
《非暴力沟通》推荐星级:*******(如10为满算)
阅读方式:可选择,有利,读
本书所述的非暴力沟通,其核心就是让“善意沟通”,充分展现自己天性中的善意,让带着天性中的善去表达与聆听,让我们由衷地给予,与自己和他人建立连结。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为:观察——感受——需要——请求。本书强调,非暴力沟通不是固定公式,需根据不同的情境,以及不同的个人和文化习惯做出调整。
如果有时间,可以慢慢消化书中的理论和案例(本书案例比较多,可以慢慢品),若没那么多时间,可重点看前6章(全书14章)。书中有很多独到的见解,也有很多不错的金句:
我并不那么害怕,不是我勇敢,而是因为我清楚,站在我面前的是人......-------艾提·海勒申
我渴望我的生命活出善意和慈悲(Compassion),由衷的给予在你我之间流动。---马歇尔·卢森堡,博士
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圣经》
人们之所以苦恼,并非因为事情本身,而是因为人们对事情的看法。——爱比克泰德【古罗马】
当需要未能得到满足时,我们习惯于认为是他人的错。
为自己的感受负责,牺牲他人的福祉也无法满足自己的需要。
我们越是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就越是能够实现所想。
在一个愤怒的人面前,绝不要说“可是”“但是”。
若要寻求这个世界上的改变,就让自己成为改变。——甘地
看完该书了解到,非暴力沟通,意图帮助双方建立坦诚和有同理心的关系,最终每个人的需要都能得到满足。确实,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带着善意去沟通,大多会收获善意的回报。克制自己不轻易评判他人/批评他人,更多理解别人/赞美别人,会少很多冲突与矛盾,也会为自己未来的路铺垫很好的基础。但个人肤浅认为本书所述的非暴力沟通,将双方人性设想太完美,假定双方人设太理性,控制自己的情绪(作者让“从做情绪的奴隶到做情绪的主人”)去观察,去倾听并同理对方的感情,去探寻双方真正需求,就双方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谈判,充分提出己方请求,以实现双赢。
顺利完成,那肯定是理想的。自我要求/自我约束,也尽量往这善意上靠边。同时需清醒,毕竟世界上的人,更多的是情绪化的人,有无数的理由让事态发展事与愿违,并不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人的精力时间是有限的,善待善者,若不适及时掉头。不是我的圈,我不进;一旦发现,不适合的赛道,及时换赛道为妙。生活有方法,表达有方式,行为有后果,结果需承担。爱自己,有一万种方式,选择自己想要的方式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