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静态管理期间,闲来无恙,来一场线上的读书会该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读读书,分享智慧,谈谈心,碰撞火花,爱是交流与互动,爱是畅开与流敞,爱是接受与给予。
正值感恩节,遇上读书会。美好与喜悦相聚,感恩各位老师的辛勤付出,尤其要感恩苗老师创建的这样一个学习平台,相逢是缘,成长是伴,在这里我们是安全的、没有评判、没有建议、更没有指责和嘲讽。这是一个包容、有爱、正能量的开放学习的家园,如同我们每个人的家一样,有温暖、有接纳、有疗愈。当你累了困了,欢迎你回家看看,坐坐。感恩我们的缘分,让我们一起努力经营好我们的家园。
今晚由苗老师继续分享第七章“同理心的倾听”,老师从以下几方面为我们做了解读:
一、转变视角,用感恩的心看待周遭的人事物。
老师引用作家坎贝尔的话“腾出‘他人如何看待我’这个想法的空间给天赐之福。”一旦我们将那些原本听起来像批评或指责的话看作来自他人的礼物——为身处痛苦中的人们提供服务的机会,我们就会感受到这份极致的幸福。
的确生活中别人的批评和自责听起来非常不顺耳,甚至是不入耳。而如果我们转念,把批评和指责的话看作是他人的礼物,尽管是丑陋的礼物,都倾其所能地聆听,那结果就截然相反,像我们的苗老师学习,对待家人的批评责怪,及时转念,当知当觉,怀着一颗感恩心去同理当事人,探求一下他们的需求和感受,真正把学到的东西转化为智慧!
二、以同理心倾听,达到全身贯注地同理。
所谓“同理”就是带着尊重来理解他人不同的经历。我们常常有强烈的冲动想给他人建议或安慰,或是解释自己的立场和感受。同理则邀请我们清空先入为主的想法,全身心地聆听他人。
活在非暴力沟通中意味着,不论他人用什么样的言辞来表达自己,我们都只是聆听他们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接着,我们可以选择反馈他们的意思、复述我们的理解。此外,持续地同理让他人有机会充分表达自己,当他人感到被充分理解后,我们再来关注解决方案或提出请求。
这个步骤运用好,我们的人际关系将会发生天翻地覆地改变。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自己也需要获得同理才能更好地同理他人。当意识到自己处于辩解防卫的状态或痛苦得无法同理他人时,我们可以选择(1)停顿,深呼吸,同理自己;(2)“非暴力呐喊”;(3)离开现场。
三、用不好非暴力沟通的原因
老师主要归纳了三点:一是机械运用非暴力沟通,熟悉四要素,僵硬地照搬并不是非暴力沟通的初衷,我们的核心在于帮助彼此达到情意相投的境地,很好地和谐共处。所以我们的意念非常重要。二是学习非暴力沟通是为了改变别人,控制别人,这些想法是十分幼稚的,我们学习是为改变自己,修身养性,培养自己的良好心灵品质。三是认为复述是浪费时间,断章取义或误解别人,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发生。与复述也有很大关系。
接下来老师朗读了玉昕老师的分享感悟,进一步阐述感受与情绪的关系和区分,并且用例子具体地示范“非暴力呐喊”中,感受是根源,情绪的强烈是根据感受而发,情绪是感受的温度计。非常感谢玉昕老师的独到见地和智慧引领!
短暂的相聚,收获满满。幸好有你们—一群热爱学习的朋友。在疫情的迷雾中,我们依然相互扶持、蹒跚而行。读书会每周四与大家相约云端,期待你的绽放,期待你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