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虽好,可不要让孩子只用这一个工具哦

作者 大嘴
原文发表于 2016年9月18日


某天,因为一篇文章,蜂窝的同事们开始聊起了「思维导图」这个话题,仔细一想「思维导图」这个关键词最近真的非常火热。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开头,因为大家都可以关注思维训练了!


我们继续从微信搜索,想看看大家是如何用思维导图进行思维训练的,可实际情况并不是我一开始所想象的那样。


情况是,思维导图已经变成了一个框,什么东西都开始往里面装了。


但是思维导图并不等于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也不是万能的啊!因为它仅是众多思维工具中的一种。


让我们进一步看看这些被误用的思维导图的类型有哪些:


1.把思维导图画得很漂亮的可视化思维导图培训班。

可只强调的好看与能在文字之上加入一些图画,对思维训练是无效的。




图:微信公众号截图



2.教孩子使用思维导图开发脑力的,目的是更好的在学校学习的。


这个和「30天背会数学公式/作文/英语单词说拜拜」的各种培训与书籍是换汤不换药的。


都是想锻炼开发孩子的大脑……更好地考出好成绩。

图:微信搜索



3.思维导图与人生管理;(纳尼?!竟然寄希望于思维导图能解决人生问题……


图:微信搜索


看了这几类,有了一种分享下去冲动!




为什么思维导图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思维导图只是我们进行可视化表达的一种方式,它的形式是从一个中心发散出来树状结构,而若出现两个中心甚至三个中心的时候,是无法通过思维导图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


你可以说思维导图可以通过增加更多线条来体现各个分支的逻辑关系,但思维导图仍然是树状结构的工具,而单一工具本身就束缚了我们。


因为我们在解决不同问题的时候,所需要的思维工具是不一样的。


那问题来了,如何培养孩子的思维习惯呢?


那就当孩子独立面对问题的时候,让 Ta 们将解决问题的思维将变成下意识的习惯,而不是刻意的使用某一种思维工具。


最好的方式就是基于孩子所感兴趣的问题/项目进行学习,在实际的问题/项目中操练解决问题的方法。


还是用一个实际的例子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是怎么看待思维训练的吧。


比如当孩子提出来「友情为什么让我们疲惫」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回答?蜂窝尝试了三种思维工具与 Ta 分析。


1.先使用排序法分析自己对于不同的事情的忍耐程度。

图:蜂窝超能力卡


对不同事情有一个重要程度的理解。当然,这里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看法。

图:来自蜂窝的博文认为的心累。



2.使用二维象限来制定自己与朋友的底线。

我必须为朋友做的—我不一定要为朋友做的;朋友必须为我的—朋友不一定要为我做的。


只有清楚地知道自己和朋友的底线,才能让小朋友找到自己和朋友相处不心累的方式。



图:实时讨论的结果



3.我们还使用了韦恩图,分清亲情、友情、爱情的交叉点,不然你自己以为是爱情的关系,别人只是把你当哥们儿!


图:蜂窝超能力卡



把友情、爱情和亲情的定义分别放进一个个圈子里。看见它们三者的边界。



看,我们在解决一个事情的时候,要针对不同的解决目标,来使用不同的思维工具。我们的目标是解决问题,而只局限在某种工具里,不一定能全面的认清与解决问题。



还有一个大家容易走进的误区,我看见大多数的思维导图课程的上课时间也就几节课。在这期间,孩子是不一定能形成习惯的。因为每个孩子学习之后的迁移时间是不一样的。


这让我想起一件特别感动的事,当我把每个孩子在蜂窝学过的思维能力统计给妈妈们的时候,她们给我们的反馈都是:思维能力的学习是急不得的,是一个长久的过程……你们应该专注设计更好地课程,然后找到更多的孩子来上课。


TAT,有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还这么体贴的妈妈们都在蜂窝了!


说了这么多,总结一下:


思维工具,思维能力是需要个性化选择的,因为不同的问题,会需要不同的思维工具与能力,同时每个孩子都是需要花不同长度的时间进行来训练。



蜂窝儿童宇宙——支持7-12岁孩子看见情绪,清晰思考,自主解决问题。


专为成长在中国内卷环境中的孩子设计,通过线上直播课程,线下营地支持和帮助他们理解并释放学校生活中的情绪,清晰地思考所面临的挑战,从而培养自主面对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能让孩子从现在开始认识自己,拥有选择自己现在与未来良好生活的能力和权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