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苏东坡第一次吃岭南荔枝930周年|东坡日历:2025年5月8日,周四,乙巳蛇年,农历四月十一

原创

【今天是苏东坡第一次吃岭南荔枝930周年】

930年前的今天,苏东坡第一次吃到岭南的荔枝。

【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支】

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四月十一,广东惠州,时年60岁

南村诸杨北村卢,白华青叶冬不枯。

垂黄缀紫烟雨里,特与荔子为先驱。

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

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

不知天公有意无,遣此尤物生海隅。

云山得伴松桧老,霜雪自困楂梨粗。

先生洗盏酌桂醑,冰盘荐此赪虬珠。

似开江鳐斫玉柱,更洗河豚烹腹腴。

我生涉世本为口,一官久已轻莼鲈。

人间何者非梦幻,南来万里真良图。

此前,荔枝的代言人是杨贵妃,在此,他先还原荔枝的本色美:“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不用杨妃代言,荔枝自有风骨。

然后从色、香、味以及口感都描述一番,将江鳐柱、河豚鱼与荔枝并称“三绝”,充分发扬他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吃饱的精神,最后表示“人间何者非梦幻,南来万里真良图”——简直就是为了这一口荔枝而来,凄惨的谪居,升格成了诗意的栖居。

他的这个表述,连缺乏享乐精神的曾国藩都说:“书生说食真膏肓”。

在诗里,他还顺手给荔枝平了反,将其与常青松柏并置,而并不是祸国的红颜。

作为学霸,苏东坡后来又考证过杨妃吃的荔枝,究竟是哪里产的,得出结论其实并不是岭南的,而是四川的。

第二年,他又写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名句,为荔枝贴上了达观的标签。

其实,苏轼之前是吃过荔枝的,不仅在四川吃过,在杭州吃过,在黄州、定州都吃过,要么是新鲜的,要么是荔枝干,要么是为了保鲜,用蜜渍过的。

他为什么要这么显摆几颗荔枝,到底是一种什么心情?你品,你细品。

三苏祠现在还有一棵荔枝树,据说每年还结果,却是当时家乡人为他种的,希望他能早日回去,只是他再也没有回去过。

之前我在重庆三峡博物馆看过一场专门的荔枝文化展,虽然展陈中并没有名言杨妃荔枝的具体产地,但我自己推测,因为高力士是岭南人,或许专门安排了这样一单业务。

没想到这个推测被人写成了小说——


因为读到这首荔枝诗,我今天花3小时读完了马伯庸写的《长安的荔枝》,讲一个下级官吏如何完成不可能的任务,将岭南的荔枝送到长安,而这个任务,恰好是高力士安排的。

小说情节张力十足,可读性相当强,关键是,小吏殚精竭虑一路奔波惊恐焦虑的身影,像极了困在deadline中被权利摁在地上反复摩擦的社畜。

虽然小吏风尘仆仆冒着生命危险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博得贵妃粲然一笑,整个过程有最高权力赋予的权威感,但整件事其实是荒诞和毫无意义的。

这也像极了现在的某些工作。

当然,唐朝的故事,苏轼不可能出席,不过,其中对官府擅权压榨百姓的批判精神,任务完成后不吐不快、喷薄而出的怒火,与苏轼倒有几分相似。

【东坡日历】

2025年5月8日,周四,乙巳蛇年,农历四月十一

40岁,是日,在诸城,寄诗刘述,议新法。轼。宋神宗配宁八年(1075)四月十一,时任密州知州。

50岁,是日,在开封,撰《狄谘刘定各降一官制》、撰《张汝贤可直龙图阁发运副使制》。轼。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四月十一,时任中书舍人。

53岁,是日,在开封,撰《赐新除尚书左仆射吕大防尚书右仆射范纯仁辞免恩命不允批答口宣》、撰《赐新除司空同平章事吕公著上第一表辞免恩命不允批答》、撰《赐新除守司空同平章事吕公著上表辞免不许批答》、撰《赐新除守尚书左仆射门下侍郎吕大防辞免恩命不允批答二首》。轼。宋哲宗元祜三年(1088)四月十一,时为翰林学士、知刺语兼侍读。

54岁,是日,在开封,将赴杭州知州任。奏论行遣蔡确札子。不报。轼。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四月十一。

58岁,是日,在开封,命南郊合祭天地,罢礼部集官详议。从请。轼。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四月十一,时任礼部尚书兼翰林侍读学士。

59岁,是日,落端明殿学士、翰林待读学士,依前左朝奉郎知英州。同日,范纯仁为吾上疏乞贷。不听。时宰有加害意。赵令畤坐罚金。轼。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四月十一。

60岁,是日,在归善,初食荔枝。赋诗: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轼。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四月十一,时任宁远军节度副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