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流行的一种说法,就是要寻得一日松弛感的美好生活。
日常生活、外出旅游、日常穿搭、露出的笑容等等,都以具有松弛感而自豪。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常常被忙碌和压力裹挟,似乎忘记了如何停下脚步,感受生活的美好。而松弛感,恰如一阵清风,为我们带来了宁静与自在。
正如丰子恺所说:“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松弛感,便是这种释然的生活态度。
01
松弛感,不是懒散懈怠,而是一种张弛有度的生活态度。
是是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能静下心来读一本好书,品味文字间的温暖与智慧;是在忙碌的日子里,抽出时间为自己煮一杯咖啡,享受片刻的宁静与惬意。“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的这句诗告诉我们,人生本就是一场艰难的旅程,不必过于紧张和焦虑,以平和的心态面对挑战,方能在这逆旅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风景。
清晨,在鸟儿的歌声中自然醒来,不被闹钟的催促声扰乱心情。伸个大大的懒腰,感受身体的舒展,然后以平和的心态开始新的一天。
慢悠悠的为自己准备一份简单而营养的早餐,比如一杯热豆浆、一片全麦面包和一些水果。在吃早餐的时候,可以听听舒缓的音乐或者看看窗外的风景,让自己的心情更加愉悦。
去上班的时候,可以选择一种轻松的交通方式,比如步行、骑自行车或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在路上,可以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物,感受城市的活力和美好。如果有时间,可以提前一两站下车,然后步行一段路,享受清晨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
到了办公室不着急着马上进入本宫状态,而是先在办公室里整理一下自己的物品,喝一杯热茶,和同事们聊聊天,分享一些生活中的趣事。这样可以让自己的心情更加放松,也可以增强同事之间的感情。
02
拥有松弛感的人,懂得接纳生活中的不完美。
他们不会因为一次失败而气馁,也不会为了琐碎的小事而焦虑不安。人生难免有起伏,有挫折,而松弛感让我们以坦然的心态去面对这些不如意。就像被风吹皱的湖面,虽有波澜,却依然能映照出天空的美丽。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泰戈尔的这句话,让我们学会在困境中保持乐观,接纳生活的不完美,用歌声回应世界的疼痛。
在工作和生活中如果遇到一些问题或者挑战,不要惊慌失措或者抱怨不满,而是以冷静和理智的方式去解决。
松弛感也是一种对他人的包容。在与他人相处时,我们不再苛求完美,而是以理解和宽容的心态去接纳别人的不同。没有了指责和抱怨,人际关系变得更加和谐,生活也因此充满了温暖。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我们应像君子一样,尊重他人的差异,在和谐中共同成长。
经常和同事们一起去食堂吃午饭,品尝美味的食物,交流一些轻松的话题。
饭后,可以在校园里散散步,或者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看看书、听听音乐或者打个盹。这样可以让自己的身心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放松。
03
当我们学会拥有松弛感,生活便会展现出不一样的色彩。我们可以在春日的午后,漫步在公园的小径上,感受微风的轻抚,欣赏花朵的绽放;可以在夏日的夜晚,仰望星空,聆听蝉鸣,让思绪在浩瀚的宇宙中飘荡;可以在秋日的黄昏,捡起一片落叶,感受大自然的轮回与生命的沉淀;可以在冬日的清晨,捧一杯热茶,看着窗外的雪花飘落,享受那份宁静与安详。
让我们放下心中的负担,寻得那份松弛感,以更加从容的姿态去拥抱生活的美好。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愿我们都能成为拥有松弛感的人,让生活如诗如画,充满温暖与希望。
下班之后可以去超市或者菜市场买一些新鲜的食材,回家为自己和家人做一顿丰盛的晚餐。在做饭的过程中,可以享受烹饪的乐趣,也可以和家人交流一些生活中的趣事或者感受。
吃完晚饭后,可以和家人一起看一部电影、听一场音乐会或者玩一些游戏。也可以自己一个人坐在阳台上,看看星星、吹吹风或者写一篇日记。这样可以让自己的心情更加平静和放松,也可以增强家人之间的感情。
总之,通过调整自己的心态和生活方式,让自己的每一天都充满松弛感。在生活中,要学会享受美食、运动、阅读、音乐等带来的乐趣,也要学会和家人、朋友交流和分享。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身心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放松,也才能更好地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挑战。
04
推荐关于松弛感的书
1.《佐贺的超级阿嬷》
这本书讲述了作者岛田洋七与奶奶在佐贺生活的故事。奶奶虽然生活贫困,但她以乐观豁达的心态面对困境,充满了松弛感。
她在河里拦下从上游飘下来的各种物品,把家门前的小河当作“超级市场”;她从不抱怨生活的艰难,总是用幽默的话语和独特的智慧化解困难。她的生活态度影响着作者,让他在贫困的日子里也能感受到温暖和快乐。
在这本书中,奶奶的松弛感不仅仅体现在她对待物质匮乏的态度上,更体现在她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上。
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即使生活并不如意,我们也可以用乐观和坚韧的心态去面对,享受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这本书充满了温情和感动,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奶奶的松弛感所带来的力量和温暖。
2.《深度休息》:作者克劳迪娅·哈蒙德。这本书探讨了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如何休息、怎样更好地休息,能帮助读者在封闭的状态中面对“倦怠”,学会真正的放松,对于寻找松弛感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3. 《人生从容》:贾平凹在五十岁左右所写。独自行走的人生苦旅只有经受过坎坷的人,才能更从容面对生活。这本书能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历经风雨后的那份淡定与从容,从中汲取关于松弛感的力量。
4. 《瓦尔登湖》:作者亨利·戴维·梭罗。梭罗远离喧嚣,在瓦尔登诗意秀美的四季景色中过着极简的生活,不断地思考如何生活才能离自己的心灵更近。这本书能让读者体会到物质极简、灵魂丰盈的生活真谛,帮助人们放下物质的追求,找到内心的宁静与松弛。
5. 《一个人的村庄》:刘亮程的作品。在这本书中,作者以独特的视角观察和描述乡村生活,他可以用整个夏天琢磨一个人、观察一匹马、戏弄一群蚂蚁。这种对生活的细腻感受和慢节奏的生活态度,展现了一种极致的松弛感,能让读者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
6. 《自洽力——摆脱内耗,活出人生的松弛感》:这本书适合所有在生活中感到迷茫、困惑的人阅读。它介绍了自洽力,即面对任何变化都可以自我调整、自我安置和自我接纳的能力。当拥有了自洽力,就能够在人生中找到松弛感,自在前行。
写在最后
在日常中找寻松弛感,松弛感是一种内心的平静与宁静,让人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安静之地,拥抱着美好的生活。